太阳集团app首页化學實驗中心發展思路與規劃
一、發展定位與建設目标
1、中心發展定位
太阳集团app首页化學實驗教學中心(以下簡稱中心)于2000年5月成立,是“國家化學學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專門從事實驗教學的單位,直屬學校設備與實驗室管理處和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領導。
中心于2006年4月被教育部批準為首批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中心經過近7年的建設與發展,在實驗教學硬件和軟件建設、對兄弟院校的示範和輻射作用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績。
中心遵循太阳集团app首页提出的“大學是學術共同體”、“教授就是大學”、“善待學生”和“人心向學”的辦學理念,以及“通識教育、大類教學、複合創新”的本科人才培養原則。中心經過這些年廣泛深入的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不斷加深了對中心自身作用與功能的認識,進一步明晰、确定了中心的發展定位,其基本内涵是:
(1)中心全面主導實驗教學體系、課程結構的頂層設計,主持實驗教學大綱的制定,對實驗教學的發展方向、實驗教學改革的路徑進行系統規劃,在推進實驗教學改革、監控和評估實驗教學過程及其教學質量、提升實驗師資水平、構建創新實驗環境、舉辦化學實驗競賽、實施本科生全程科研訓練體系等方面發揮領導、組織和管理作用。
(2)中心通過統籌規劃、整合實驗室資源,建設實驗教學平台和開放實驗室;通過實驗室的信息化管理為學生充分利用實驗時間、空間、教學資源提供全方位服務,形成有利于學生自主開展研究性實驗與學習的實驗環境。
(3)中心通過學校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集聚一批科研實踐能力強、教學經驗豐富、熱愛實驗教學的教師主導和參加本科實驗教學,形成一批高水平教授領銜、結構合理、專兼結合、勇于創新、相對穩定的實驗教學團隊,把實驗教學與科學研究和實際應用相結合,全面提升教師隊伍的實驗教學水平,為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科學精神、研究方法和實踐創新能力提供有力保障。
(4)中心堅持落實“重視實驗教學、重視學生能力培養”的教學觀,堅持實踐“課内與課外結合、教學與科研結合、優生優培”的人才培養機制,持續深入地開展化學實驗教學改革與創新。通過樹立科學的教育教學思想,實踐中心提出的實驗教學理念,積極推進實驗教學内容與方法改革,增加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開發創新性實驗,将實驗教學過程做實、做細、做精,以使一屆又一屆學生受益。
(5)中心通過持續的實驗室文化建設,創新思維,創新制度,創新行為,實施精細化管理,追求卓越管理,形成強大的凝聚力、競争力和影響力,不斷提升中心的軟實力,中心應當在全國高校中起到“引領實驗室文化”的作用。學生在中心能時刻受到先進實驗室文化的熏陶,感受高水平教師的風範和人格魅力,由此使學生的文明素養、科學精神、創新意識能在長期的實驗過程中得到潛移默化的訓練與培養。
(6)中心的根本任務是為人才培養服務,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核心是本科生實驗技能、研究創新能力和科學精神等素質的培養;另一方面,中心擁有的教學科研資源也必須對校内外開放,為科研服務,為社會服務。
2、中心建設目标
以世界一流大學的本科化學實驗室建設與管理、化學實驗課程體系、實驗教學内容和實驗教學管理模式為參照,我們提出的中心建設目标是,通過今後幾年的紮實工作,将太阳集团app首页化學實驗教學中心建設成為管理科學、隊伍優化、教改成功、引領實驗室文化的全國一流化學實驗教學基地,成為具有創新性、開放性、科學性、綠色化特色和重大影響力的“國家級化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之一。
二、建設思路
根據中心發展定位和建設目标,可确定中心建設的主要内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硬件建設,包括實驗場地、教學儀器設備、實驗教學隊伍等;二是軟件建設,包括教學計劃、實驗課程體系,實驗教學内容、方法與手段,實驗教學模式,實驗課考核機制,實驗教學和實驗室管理,中心文化等。這兩個方面相互交叉、互為影響、相互促進,必須協調發展。
中心軟硬件建設、實驗教學及管理是一項龐大的、複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實現可持續發展。基于以上認識,我們提出中心建設的思路是:
1、進一步加強實驗隊伍建設,為培養創新人才提供高水平師資。
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培養化學創新人才,關鍵在教師。
中心要求每一位教師将科學發展觀落實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做到善待學生、用心教學、教書育人,重視實驗教學,全身心投入實驗教學,實現中心的可持續發展。中心将組織“實驗教學觀摩”、“如何上好實驗課”等活動,以不斷提高教師指導實驗的水平。
中心将對實驗技術人員開展業務培訓學習,尤其是要重視加強其對現代教育技術的學習與培訓、對化學實驗新方法和新技術了解與掌握、對新儀器設備的熟練操作與維護。中心将積極籌措經費,支持技術人員的業務培訓與學習,全面提升其業務素質。
結合學校人事制度改革,中心将進一步完善博士研究生兼任化學實驗課助教的制度,使中心的實驗教學和管理與國際接軌。
2、進一步加強實驗室硬件建設,為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實驗環境和條件。
中心将積極籌措資金,繼續加強實驗室硬件建設,以構建一流的、具有優勢和特色的創新性人才培養平台,為高素質創新性人才的培養提供強有力支撐。拟購置電化學工作站、高壓反應釜、低溫管式爐、強化型亞臨界流體萃取儀等教學儀器,以滿足開設合成功能催化劑、納米結構材料等新實驗的需求。
3、進一步加強化學實驗教學研究,加大改革實踐的力度。
中心将組織和全力支持教師開展國内外大學化學實驗教學的比較研究,積極借鑒其先進的經驗,加大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的力度,鼓勵和支持教師将學科發展前沿、科研成果、新方法和新技術引進實驗教學,促進實驗教學内容的不斷更新,開出新的實驗,使實驗教學保持強大的活力和吸引力,增強學生的實驗興趣。
4、進一步加強化學實驗課程和教材建設。
結合化學學科新原理、新方法、新技術的發展和實驗教學的實際情況,不斷更新實驗内容,未來5年中将修訂《基礎化學實驗》、《現代化學實驗與技術》、《綜合化學實驗》、《高分子化學實驗》、《高分子物理實驗》和《化工原理實驗》教材,争取正式出版《化學生物學綜合實驗》和《化學實驗室安全與管理》教材。
以“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建設标準為依據,繼續深化實驗教學改革,力争有更多的化學實驗課程成為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5、進一步加強中心文化建設。
以先進的、強大的、卓越的文化作支撐,實施精細管理,追求卓越管理,實現中心的可持續發展,全面提升中心的軟實力,是我們面臨的十分重要的任務。中心将從化學實驗室、化學實驗教學及其管理的特殊性出發,不斷加強中心的物質文化、管理文化、精神文化、道德文化、行為文化、質量文化、安全文化建設,以促進中心的科學發展。
6、進一步加強中心的創新性建設,落實本科生全程科研訓練計劃。
中心将完善和落實“一體化、多層次、開放式”的創新化學實驗教學體系、“課内與課外結合、教學與科研結合、優生優培”和“科研全面滲入本科實驗教學”的人才培養機制;落實本科生全程科研訓練計劃,将學院設立的“創新化學實驗與研究基金”、學校設備與實驗室管理處設立的“實驗室開放基金”、學校教務處設立的“太阳集团app首页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廣東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教育部的“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國家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金(本科生能力提高項目)”做實、做細、做精,做出更大成效。繼續完善化學實驗課考核模式;創新實驗教學和實驗室管理,追求卓越管理,使中心的創新性建設達到新的高度。
7、進一步加強中心的開放性建設,提升中心的影響力。
中心将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對“開放式、研究性”實驗、“創新化學實驗與研究基金”的支持力度,使更多的本科生參與這項工作,為化學創新人才的成長提供更好的發展平台。
中心将拓寬視野,加強與國内外知名大學的交流和合作,積極借鑒其先進的管理理念和實操經驗,促進中心管理水平的提升;在完成實驗教學任務的前提下,中心教學科研資源将對兄弟院校和社會開放,以更加充分地發揮現有教學資源的效益,不斷擴大中心的開放性,提升中心的影響力。
8、進一步加強中心的科學性建設
科學性是指導我們一切工作的基本原則。在中心建設過程中,實驗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要落實科學發展觀,嚴格遵守實驗室守則和相關操作規程,科學規範地指導和培養學生,通過實驗教學環節加強學生的科學精神、科學道德、科學素養的培養,使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出問題和發現問題的能力、正向思維和逆向思維的能力得到全面協調發展,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9、進一步加強中心的綠色化建設
為了給學生和教師提供一個安全、舒适的實驗教學環境,我們積極倡導建設一個綠色化的化學實驗教學中心,要求以“綠色化學實驗室”的标準對實驗室内外環境進行整治;進一步優化實驗内容,以綠色化學的原則指導實驗内的選定,将增加“微型實驗”、“綠色實驗”的開設數量,減少污染和“三廢”,科學處置化學廢棄物,保護環境;要求教師以“綠色思想”教育學生,以“綠色科技”培養學生;要求學生将“綠色思想”傳播給全社會。中心将嚴格執行“化學品安全管理實施細則”,要求教師在指導實驗的全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環保、綠色、生态、節約思想的教育。
三、預期建設成效(包括條件與環境、實驗隊伍、實驗教學、體制與管理、示範與輻射、特色等方面内容,應有量化指标)
通過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的建設,積極開展實驗教學研究,進一步完善學院的實驗教學體系,創新實驗教學内容,改革實驗教學方法和手段,從而極大地提升我院實驗教學的整體水平,進一步提升中心的影響力,發揮中心的輻射與示範作用。中心預期取得以下成效:
1、實驗條件與環境顯著改善,為培養創新人才提供良好的實驗教學平台。
中心經調整後,實驗室擁有總面積6000餘平方米,其中涉及搬遷改造的南校區實驗室面積近600平方米。與此同時,中心将積極籌措資金,更新部分教學儀器設備,實驗設備台套數新增20%,每年完成教學實驗36 萬人時數(純教學實驗課人時,不包括開放實驗等人時3萬多)。98%以上的基礎實驗做到一人一組,實驗室全面開放,學生可以自主開展研究性實驗學習。
中心實驗環境嚴格按照國家标準,實驗室布局集中、合理。實驗樓内防火報警器、防盜報警器、消火栓、滅火器、防盜欄、安全通道門、安全通道指示、安全防護、環保等設備将及時更新,定時檢測,使其始終處于良好的可用狀态。實驗樓将安裝電視攝像監視系統,大中型貴重儀器實驗室全部裝備門警系統。
中心所有教學資源将根據“服務教學,兼顧科研,專管共用,資源共享”的原則,統一調度使用;在保證其所承擔實驗教學任務的需要外,所有貴重儀器向校内開放,并為兄弟院校及企業界提供相應的測試服務;中心将進一步激活人才和設備資源,為企業界提供技術咨詢、人員培訓服務,從而最大限度地實現實驗教學資源共享,使中心的輻射和示範作用得到顯著提升。
2、實驗教學隊伍結構顯著改善,實驗教學質量得到顯著提升。
(1)進行合理規劃,加強實驗教學與管理隊伍建設。
根據實驗教學需要,不斷加強實驗教學隊伍梯隊建設,優化實驗教學隊伍,建立一支教學、科研與技術兼容,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互通,核心骨幹相對穩定,結構合理,愛崗敬業,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的實驗教學團隊。結合學校人事制度改革,中心将進一步完善博士研究生兼任化學實驗課助教的制度,使中心的實驗教學和管理與國際接軌。
對于每一門實驗課程,由1名高水平教授擔任課程負責人,設置3~5名專任核心骨幹教師,6~10名博士研究生助教,他們是實驗教學隊伍中相對穩定的中堅力量;另外,還有其他教師參與實驗教學。
制定相應政策,采取有效措施,不僅鼓勵高水平教師投入實驗教學工作,而且學院每年将舉辦一次“青年教師講課比賽”、“實驗教學示範(觀摩)課”、實驗教學研讨會等活動,從而發掘優秀教學人才,培養教學新生骨幹力量,使實驗教學隊伍的培養制度化,實驗隊伍實現可持續發展。
(2)實驗技術和管理隊伍結構顯著改善,業務水平顯著提升。
今後新進的實驗室技術人員的學曆必須在碩士以上,并引進2~4名博士充實該支隊伍。
制定培養培訓計劃,鼓勵、支持實驗室工作人員參加崗前培訓和實驗技術培訓,參加國内外學術交流。有計劃、有目的地針對現有實驗室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和實驗技能進行内部培訓,尤其重視加強其對現代教育技術的學習與培訓、對實驗新方法和新技術了解與掌握、對新儀器設備的熟練操作與維護。
通過加強實驗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素質培養與提高,不斷增強服務意識、育人意識,全面提升其業務素質;不斷吸收國内外高校化學實驗室的先進管理經驗,提高實驗室和貴重儀器的管理水平,實驗室利用率達到90%以上,98%以上的貴重儀器處于良好的可用狀态。
3、實驗教學建設全面發展,取得顯著教學成果。
中心積極支持教師開展實驗教學研究、改革與實踐,鼓勵和支持教師将學科發展前沿、最新科研成果、最新實驗方法和最新實驗技術融入實驗教學内容中,不斷更新實驗教學内容,使實驗教學建設得到全面發展,為培養高質量人才作出貢獻。
(1)“一體化、多層次、開放式”的創新化學實驗教學體系得到進一步發展與完善。
中心通過不斷研究實驗教學與化學人才培養的關系,分析實驗教學對人才成長的影響,系統探索人才培養機制、教學方式、教學過程、教學環境、教學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新内涵,構建一流的化學教育和創新性人才培養平台。
進一步增大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比例,将在《現代化學實驗與技術》、《綜合化學實驗》和《化學生物學綜合實驗》等課程中陸續開設“多羟基苯甲醛希夫堿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槲皮素的純化、結構修飾及酶抑制活性測定”、“多羟基苯甲酸苄酯的平行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黑素細胞增殖、凋亡及糖蛋白生物合成的化學調控”、“抗腫瘤藥物篩選及其誘導細胞凋亡”、“糖的水解動力學”、“生物酶促反應”等10餘個新實驗,使實驗内容更好地反映化學學科發展的趨勢和特點,更加富有學術含量。
學院将繼續籌措資金6.5萬元/年,持續實施“創新化學實驗與研究基金”,拟資助20~25個項目并對完成的優秀項目予以獎勵,預計參與的學生人數在70人以上;鼓勵各年級本科生向學校設備與實驗室管理處申請“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每年立項4項以上;向學校教務處申請“太阳集团app首页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每年立項8項以上;向廣東省教育廳申請“廣東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每年立項6項以上;向教育部申請“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每年立項4項以上;我院主持的“國家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金(本科生能力提高項目)”每年将資助50名以上本科生在導師的指導下獨立開展科學研究。
(2)實驗課程和實驗教材建設取得新成績。
形成我校有特色的系列化學實驗教材,為本科實驗教學服務。
緊密結合化學實驗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化學研究方法和手段的發展,拟對《基礎化學實驗》、《現代化學實驗與技術》、《綜合化學實驗》三本教材進行修訂,計劃于2014年出版第二版(科學出版社);《高分子化學實驗》、《高分子物理實驗》教材也将修訂,繼續由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化工原理實驗》第二版将繼續由太阳集团app首页出版社出版;拟新編寫《化學生物學綜合實驗》教材,計劃于2015年由科學出版社出版;拟新編寫《化學實驗室安全與管理》教材,計劃于2014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通過實驗條件的進一步改善,開設一批綜合性強、研究手段多樣的新實驗,全面促進實驗課程建設,争取将1~2門化學實驗課程建設成為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3)取得顯著教學成果。
通過全院師生的共同努力,持續深入的實驗教學研究、改革與實踐,及時總結,固化成果,力争獲得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1~2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項,校級教學成果獎2~4項;本科生獲得省級以上競賽獎項18項以上。
4、中心體制與管理得到進一步完善,文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1)進一步推進中心體制與管理的開放性和科學化建設。
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化學實驗教學和實驗室管理的規律, 對已有的20餘項實驗教學和實驗室管理規章作進一步優化和修訂,并抓好檢查落實,實行精細化和目标管理;完善實驗室工作人員的聘任、考核、評估、考勤制度;完善并認真落實實驗室應急預案、實驗室開放制度;組織實驗室教學人員和技術人員進行業務學習,使化學實驗教學和實驗室管理工作水平不斷提升;積極開展對外教學交流,加強與國際知名大學教學實驗室的聯系與合作,實現中心的開放管理和科學管理。
(2)開展實驗室安全管理培訓,全面提升師生的安全意識和防護技能。
繼續在大學一年級新生中開好《化學實驗室安全》課程;在本科生做畢業論文期間,于每年2月,為其開設“化學品與實驗室安全管理”講座1次;每年為新入學的研究生開設“化學實驗室安全與管理”講座1次;每學年為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化學工程專業(在職)碩士研究生開設《實驗室安全、職業道德與規範》課程;在學校保衛處的協助下,每年開展消防演練2~3次。通過持續有效地做好教師和技術人員、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實驗室從事實驗和科研活動的日常安全教育與管理工作,形成良好的實驗室安全文化氛圍。
進一步完善中心各實驗室的消防安全設施建設,确保實驗室的煙感、噴淋、消火栓等消防設施完備并處于良好的可用狀态;有計劃地定期對洗眼器、急救箱、消防器材等設備進行查漏補缺;加強計算機網絡和大型儀器設備的安全管理,保護知識産權。
高度重視用電安全,強化消防意識,同時加強對各類有毒物品對人體傷害的監測。中心将嚴格遵守國家環保法規和條例,妥善處理各種化學廢棄物,确保不污染環境。
(3)統籌安排實驗教學,實現教學資源全面共享。
合理調配實驗室工作人員,充分利用學校和學院提供的實驗教學資源,科學安排實驗教學經費、場地和設備,大學生開放實驗室實現全天候開放管理,全面實現人員、設備和場地等資源的三通三共享。
(4)中心文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中心通過抓好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文化建設,提升中心實驗工作團隊的合作精神,建設一支教學水平高、業務素質紮實、服務意識和育人能力強的實驗教學和實驗技術人員隊伍;做好開放實驗和“創新化學實驗與研究基金”的管理工作,做好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及時做好工作總結,固化實驗室管理的經驗和成果。
中心将從“高标準、高水平、嚴要求、國際化”的原則出發,加強中心的物質文化、管理文化、精神文化、道德文化、行為文化、質量文化、安全文化建設,開展以實驗室文化建設為主題的專題學習,通過國内外先進文化的熏陶,着力建設“團結、向上、開放、自信、負責、享受”的文化氛圍;通過持續的中心文化建設,創新思維,創新制度,創新行為,實施精細化管理,追求卓越管理,形成強大的凝聚力、競争力和影響力,不斷提升中心的軟實力,充分發揮中心的示範與輻射作用,實現中心的可持續發展。
5、顯著提升中心的影響力、輻射與示範作用。
(1)援建吉首大學取得新成績。
中心将在師資隊伍、教學資源、人才培養、化學實驗教學中心建設、學科建設等方面,繼續與吉首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進行全方位的對口合作,同時雙方将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承接課題,開展聯合攻關,為湘西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服務。
中心每年将派2~4名教師和技術人員赴該校進行實驗教學和實驗技術指導,為其定向培養青年師資,并接受吉首大學選派的在讀優秀本科生到我院相關專業交換學習。
(2)與企業界合作取得新成績
中心将與1~2家化工類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為其提供實驗技術咨詢服務,提供産品測試以及技術人員培訓,而企業則為中心提供資金以改善中心的硬件設施,企業也将為我院學生提供實習崗位,實現中心和企業的共同發展。
(3)中心信息化建設取得新成績,顯著提升中心的影響力、輻射與示範作用。
中心将不斷完善信息化平台建設,擴大優質實驗教學資源共享,加強實驗教材和2~4種自制儀器的推廣應用;繼續開展一系列學習交流活動,與兄弟院校合作開展實驗教學研究,接待國内外專家來訪,及時交流中心建設經驗和成果,使中心在全國高校中持續發揮更大的影響力、良好的輻射與示範作用。
6、中心特色
中心将形成以“創新性、開放性、科學性、綠色化”為特色,成為在國内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一流化學實驗教學基地,這些特色的基本内涵是:
1、創新性
(1)化學實驗教學體系的創新
繼續完善并實施“一體化、多層次、開放式”的創新化學實驗教學體系,在高水平實驗教學團隊的精心指導下,以良好的實驗環境和條件為基礎,以精品化學實驗課程和先進的實驗教學内容為載體,以開放式實驗教學模式為途徑,形成一流的、具有優勢和特色的創新性人才培養平台,為高素質創新性人才的培養提供強有力支撐。
(2)人才培養機制的創新
中心全面落實學院提出的“理論教學,實驗教學,科研訓練”是化學人才培養的三個基本環節的育人理念,堅持實踐“課内與課外結合、教學與科研結合、優生優培”的人才培養機制。
學院設立的“創新化學實驗與研究基金”,學校、廣東省、教育部設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設立的“國家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金(本科生能力提高項目)”共同構成五層級的“本科生全程科研訓練體系”,以期在本科化學教育中營造濃厚的科研創新氛圍。
(3)化學實驗課考核模式的創新
多樣化的化學實驗課考核模式被學生稱為是有“創意”的考試方法,有利于培養他們的創新和思維能力,引導同學們由過去的“學習、考試”型學生向“學習、思考、研究、創新”型學生轉變。
(4)實驗教學和實驗室管理的創新
中心統籌安排實驗教學,實現人員、設備和場地等教學資源的三通三共享;做到“工作有規程,事事有落實”,監督和考核齊頭并進,實驗教學和實驗室管理邁向科學化、制度化、規範化和網絡化的軌道。這種管理體制創新将為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培養化學創新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平台。
2、開放性
全面實施開放式創新性實驗教學。中心組織教師開設一批“開放式、研究性”實驗,吸引學生的積極參與;這類實驗将使學生受到較全面的、系統的科研訓練,促進學生實驗研究能力、獨立工作能力、交流與合作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可概括為“四開放、一總結”:實驗内容的開放性、時空的開放性 、管理的開放性 、實驗人員的開放性 、總結與交流。
中心加強與國内外知名大學的交流和合作,積極借鑒其先進的管理理念和實操經驗,促進中心管理水平的提升;在完成實驗教學任務的前提下,中心教學科研資源對兄弟院校和社會開放,以更加充分地發揮現有教學資源的效益,擴大中心的開放性,提升中心的影響力。
3、科學性
科學性是指導我們一切工作的基本原則。在中心建設過程中,實驗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嚴格遵守實驗室守則和相關操作規程,科學規範地指導和培養學生,通過實驗教學環節加強學生的科學精神、科學道德、科學素養的培養,使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出問題和發現問題的能力、正向思維和逆向思維的能力得到全面協調發展,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4、綠色化
我們積極倡導建設一個綠色化的化學實驗教學中心,以“綠色化學實驗室”的标準對實驗室内外環境進行整治;優化實驗内容,以綠色化學的原則指導實驗内的選定,增加“微型實驗”、“綠色實驗”的開設數量,減少污染和“三廢”,科學處置化學廢棄物,保護環境;要求教師以“綠色思想”教育學生,以“綠色科技”培養學生;要求學生将“綠色思想”傳播給全社會。中心将嚴格執行“化學品安全管理實施細則”,要求教師在指導實驗的全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環保、綠色、生态、節約思想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