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化學實驗(二)下
課程簡介
《大學化學實驗(二)下》是醫學、生物、環境和材料等相關專業的一門基礎必修課程。課程的目的與教學基本要求是: 通過系列實驗學會一些重要有機化合物的制備、純化與鑒定,提高綜合實驗能力。使學生牢固掌握有機化學實驗的各種基本操作技術,比如:回流、蒸餾、萃取、洗滌、過濾、分餾、重結晶以及熔點、折光率和旋光度測定等。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和嚴謹的科學态度,良好的實驗方法和嚴謹的工作習慣,使學生具備獨立進行科技文獻查閱、自主設計實驗的基本能力,能高質量地完成實驗報告,在科學方法上得到基本訓練。同時,讓學生了解有機化學試劑的安全使用和實驗廢棄物的處理,樹立安全與環保的意識以及綠色化學的思想。實驗内容分:(a)1. 課程要求、安全知識、儀器清點、手冊查閱,二苄叉丙酮的制備與鑒定(9學時);2. 乙酸正丁酯、乙醇的制備(9學時);3. 1-溴丁烷的制備(9學時);4. 辣椒紅色素的提取、分離、鑒定(9學時)。
課程要求學生在實驗前使用有關手冊、文獻資料及網絡資源,查閱在實驗中用到的有機化合物的物理化學性質,認真做好預習,寫好預習報告;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實驗,實驗過程中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并做好真實和準确的記錄。實驗完成後,學生對數據進行整理分析,積極參與實驗讨論,并按規範格式書寫實驗報告,交給指導老師批閱。每次實驗開始前,老師需要對實驗内容利用多媒體進行講解和示範,需要特别提示具有潛在危險性的實驗操作和危險性化學試劑的使用。實驗中,要求學生對實驗現象、結果進行準确和細緻地記錄,不能美化數據更不能造假;遇到問題要主動、積極思考,尋求解決辦法;實驗完成後,組織學生讨論,分享實驗經驗。
實驗項目
第一章 二苄叉丙酮的制備與鑒定
第一節 實驗室安全及課程要求
第二節 二苄叉丙酮的制備與鑒定
第三節 乙醇的發酵預備實驗
第二章 乙酸正丁酯、乙醇的制備
第一節 乙酸正丁酯的共沸蒸餾
第二節 乙醇的蒸餾
第三章 1-溴丁烷的制備
第一節 1-溴丁烷的制備、萃取與洗滌
第二節 折光率的原理與1-溴丁烷折光率測定
第四章 辣椒紅色素的提取、分離、鑒定
第一節 天然産物分離概論
第二節 辣椒紅色素的提取、分離、鑒定
第三節 薄層色譜和柱色譜的原理和操作
教學特色
JJ2000B型 電子天平
分析天平室
WRS-3型 數字熔點儀
BM-2WAJ型阿貝折光儀
IKA RV-10數顯型旋轉蒸發儀
教學照片1
教學照片2
教學照片3
教學團隊
邵光,2000年本科畢業湖南大學,2003年碩士畢業湖南大學(導師:安德烈);2007年博士畢業日本Okayama University of Science(導師:Junzo Otera)。2007年~至今,太阳集团1088vip,任講師/副教授。多次赴香港科技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開展合作研究,2023年2月~2023年10月在日本九州大學Chihaya Adachi教授的OPERA(Center for Organic Photonics and Electronics Research)實驗室學習。在功能有機分子制備、光電性能及其構效關系等方面具有較為豐富的研究經驗。發表第一或通訊作者論文50篇,如:Chemistry of Materials,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和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等,擔任多個行業主流期刊的審稿人和多種國家、省和市研究基金的評審人。以第一發明人申請國内發明專利10項,授權專利6項,轉讓專利2項。已主持25項研究基金,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廣州市科技計劃項目、留學回國人員啟動基金和太阳集团app首页成果轉化專項等。在産學研合作方面,積極與國内企業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合作,開發新一代電荷傳輸材料來替代進口産品,提高國内感光鼓企業的國際競争力。在課程教學方面,主要承擔《大學化學III》、《大學化學實驗III》、《基礎有機化學實驗》和《有機功能材料》等課程的教學。參加基礎有機化學實驗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該課程于2020年9月在中國大學MOOC上線。
李清江,副教授,博士生導師。2007年本科畢業于蘭州大學,2012年獲北京大學博士學位(導師:賈彥興教授),并獲北京市和北京大學優秀畢業生,博士論文獲“北京大學優秀博士論文”。2012-2014年在香港中文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合作導師:黃乃正院士)。2014年底通過“太阳集团app首页百人計劃”入職藥學院至今。研究興趣包括有機氟化學、高價碘化學、活性天然産物全合成等,以通訊和第一作者在Angew. Chem. Int. Ed., Org. Lett., Chem. Commun.等雜志發表論文30餘篇,以第一發明人申請多項國家發明專利(已授權4項)。同時擔任Angew. Chem. Int. Ed.、ACS Catal.等多個期刊審稿人以及多種基金項目評審專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青年科學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廣州市科技計劃、太阳集团app首页“百人計劃”啟動基金,以核心成員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廣東省重點研發等多項基金。在課程教學方面,主要承擔《無機化學》、《基礎化學》、《有機化學實驗》、《大學化學實驗II》和《基礎有機化學實驗》等課程的教學。
王洪根,國家重大人才項目入選者,國家優青,太阳集团app首页教授,博導。2006年畢業于太阳集团app首页,獲藥學和計算機科學雙專業學士學位,2011年博士畢業于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導師為朱強研究員和張健存研究員。2011-2013年在德國明斯特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合作導師為Frank Glorius教授。2013年9月通過“太阳集团app首页百人計劃急需人才計劃”進入太阳集团app首页藥學院工作。曾入選廣東省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培養計劃”、廣東省特支計劃百千萬工程青年拔尖人才。現為嶺南有機化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藥學會第十七屆理事會藥物化學專業委員會委員。曾獲Thieme Chemistry Journals Award 2020,廣東省優秀博士論文指導教師(2020年),Emerging Investigators by OCF(2015年),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2012年),中國科學院優秀畢業生(2011年),廣州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團隊),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團隊)。目前主持太阳集团app首页“百人計劃”啟動基金,國自然優秀青年基金,面上項目,青年科學基金等多個基金項目,并參與國家重大研究計劃一項。主要研究領域為有機合成化學、藥物合成化學、天然産物全合成等。至今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 Science (perspective), ACS Catal.等雜志發表論文70餘篇。
洪炜,太阳集团1088vip副教授,博導,國家優青。2009年本科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2014年博士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材料學專業,2014年入職太阳集团1088vip,先後任講師/副教授。近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青項目、面上項目,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項,主持其他産業與轉化項目300餘萬。以第一和通訊作者在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 Chem. Eng. J.等國際刊物發表40餘篇研究論文,獲授權發明專利10餘件,實現轉化5項。主要承擔《大學化學實驗III》、《高分子化學實驗》等課程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