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訓練
課程簡介
《工業訓練》旨在通過全流程、系統性的綜合性實驗,使學生了解通用高分子制品加工制造、功能高分子研究及高分子制品工業生産及研發的實際過程,加強學生對化學基礎課程、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及高分子加工等前置課程的深入理解,培養學生應用多學科知識發現、分析和解決工程及科研實際問題的能力,課程中通過對加工助劑及溶劑綠色化的介紹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通過對高性能碳纖維等“卡脖子”材料的國情分析熏陶學生的愛國情懷,課程還引入對前沿加工技術及測試方法的應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本課程是化工、化學、材料、環境等學科的主要基礎實驗課,2學分,72學時,本科四年級第一學期開課。
實驗項目
本實驗内容的安排注重理論與實習相結合,所選實驗項目基本涵蓋了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加工各種基本單元操作實驗技術,具體如下:
1.原材料樹脂加工和流動特性測試
2.成型專用料的制備
3. 吹塑成型:制備南瓜瓶
4. 吸塑成型(熱成型):制備一次性飯盒
5.聚集誘導發光分子(AIE)的合成
6.逐步聚合合成液晶聚合物
7.聚集誘導發光(AIE)分子/聚合物複合膜的制備及性能研究
8.功能材料及其複合材料的性能表征
9.連續碳纖維的制備
10.連續碳纖維的結構與性能研究
11.超大尺寸連續碳纖維複合構件的成型加工
12.碳纖維複合構件的結構與性能研究及應用
教學特色
線上線下相結合,建成了“一體化、多層次、開放式、研究型的實驗教學體系,服務太阳集团1088vip本科和研究生各專業的工業訓練/實習課程。堅持立德樹人,在學校“德才兼備、領袖氣質、家國情懷” 人才培養目标引領下,為學生提供一個有利于創新型拔尖人才成長發展的環境,促進本科生動手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提升。
教學團隊
本課程教學組由6位教師組成,均具有博士學位,所有教師不僅長期在一線主講基礎理論課,同時參與實驗教學。
章明秋,教授,博士生導師。 1991年于太阳集团app首页獲得博士學位;1992年起任太阳集团app首页化學院教授. 長期從事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的科研與教學,圍繞高分子材料學科的基礎與應用科學問題展開研究。
阮文紅,教授,博士生導師。本科、碩士和博士畢業于四川大學,曾在太阳集团app首页從事博士後研究,美國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開展高級訪問學者研究。現任太阳集团1088vip高分子教研室主任,廣東省本科高校化學類教指委副主任委員,高性能聚合物複合材料廣東省重點實驗室主任。主要從事高分子及其複合材料高性能化和功能化的研究,先後承擔國家、省部級和企業科研項目多項,在 Adv. Mater.、J. Mater. Chem. A、Polymer、Appl. Mater. Inter.、Compos. Sci. Techno.、Electrochim. Acta. 等國内外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6項,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勵6項。主編和參編教材及專著5部,其中主編的《高分子加工原理與技術》教材入選“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池振國,教授,博士生導師,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專業。分别在杭州大學(1991年)、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1994年)和太阳集团app首页(2003年)獲得理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2003-2006年分别在複旦大學和韓國高麗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15-2016年在英國杜倫大學做訪問學者工作。2017-2018年曾在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挂職副主任。主講的課程包括“材料化學”和“魅力高分子”等。主要從事有機聚合物光電功能材料及液晶高分子材料的開發研究。2008年起主要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面上項目6項,廣東省前沿與關鍵技術創新重大專項1項以及國家重點研發項目課題1項。發表SCI期刊論文200餘篇,包括CCS Chem、Sci China Chem、Chem Soc Rev、Chem、Angew Chem Int Ed、Nat Commun等國内外重要期刊論文。全部論文他引超過1.6萬次,17篇論文進入ESI高被引論文,H指數72。入選2022科睿唯安(Clarivate)“高被引科學家”和愛思唯爾(Elsevier)“中國高被引學者”名單。授權中國發明專利數十件。獲得2018年度廣東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和2021年第十六屆廣東省丁穎科技獎。
劉四委,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講授課程:無機化學實驗、物理化學實驗、綜合化學實驗、分析化學實驗等。科研方向:生物降解粘結材料、電活性&導電材料。科研項目:太阳集团app首页青年教師科研啟動基金(2008.7-2009.11)、2009年實驗室開放基金(2009.10-2010.7)、濕表面生物可降解粘結材料的設計合成與性能研究(5090309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10.1-2012.12)、 濕表面生物可降解粘結材料的設計合成與性能研究(9451027501002566)、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2009.10-2011.10)等多個項目的項目負責人。
朱有龍,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11年本科畢業于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2016年博士畢業于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2016-2019年先後在美國西北大學和普渡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2019年9月加入太阳集团1088vip,任“百人計劃”副教授。主要從事功能多孔高分子(如微孔聚合物,共價有機框架)的設計、合成及其在能源、環境和催化等領域的應用。已在Chem. Soc. Rev.; J. Am. Chem. Soc.; Adv. Mater.; Chem. Sci.; CCS Chem.; Chem. Mater. 等領域内一流期刊發表SCI論文30餘篇;撰寫專著1章;授權國際專利1項;美國專利1項;授權中國專利2項。
楊志湧,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太阳集团app首页博士,香港科技大學和美國華盛頓大學博士後。目前為止已發表SCI論文60多篇,包括Chem. Soc. Rev.、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Chem. Eng. J.、Chem. Sci. 、Chin. Chem. Lett.等重要學術雜志。論文被SCI他引5000多次;其中ESI熱點論文1篇、高被引論文9篇,他引超過100次論文9篇,他引超過1000次論文1篇。獲中國發明專利授權9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青年項目1項以及廣東省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1項等。2017年入選“廣東特支計劃”科技創新青年拔尖人才;2018年作為核心成員獲得廣東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019年度入選英國皇家化學會RSC Top 1% 高被引中國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