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化學實驗(有機)
課程簡介
《基礎化學實驗(有機)》是專業必修課,共144學時,4學分。它依托化學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提供優越的教學條件,使學生牢固掌握有機化學反應知識以及規範、娴熟的高效合成、分離純化、性質測定與結構分析技術,培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多維度的科學思維;使學生成長為基礎紮實、發展全面、追求卓越的化學創新人才。
在我校幾代化學人辛勤的持續耕耘下,本課程建設始終堅持傳承與創新發展同行,課程建設成效顯著,已成為深受學生喜歡的實驗課程之一。
實驗項目
《基礎化學實驗(有機)I》(108學時)實驗内容安排
序号 |
内容和要求 |
1 |
1.課程要求,安全知識等,儀器清點,手冊查閱; 2. 二苄叉丙酮的制備與鑒定(重結晶,固體樣品的幹燥,數字熔點儀的使用) |
2 |
1-溴丁烷(回流、氣體吸收裝置,萃取與洗滌、分液漏鬥使用,有機液體的幹燥,蒸餾); 2.液體物質折光率的測定(折光儀的使用) |
3 |
1. 乙酸正丁酯(共沸蒸餾,分水器使用、核磁共振儀的使用與數據分析); 2.醇、酚的化學性質 |
4 |
辣椒紅色素的提取、分離、鑒定(旋轉蒸發儀的使用、薄層色譜、柱色譜) |
5 |
己二酸(滴加、控溫、回流、氣體吸收裝置,紅外光譜儀的使用和數據分析) |
6 |
三苯甲醇(格氏反應,無水,低沸點易燃溶劑的蒸餾,水蒸氣蒸餾) |
7 |
1.苯偶姻的合成(輔酶催化法); 2.醛、酮的化學性質 |
8 |
1.二苯乙二酮; 2. 二苯基乙醇酸 |
9 |
植物生長調節劑2,4-二氯苯氧乙酸的制備 |
10 |
1. 扁桃酸的合成(乙醚萃取溶劑改成乙酸乙酯,濃縮改成旋轉蒸發); 2. 比旋光度法測定葡萄糖含量 |
11 |
1. 呋喃甲醇和呋喃甲酸; 2. 乙醇的制備(接種) |
12 |
黃酮化合物的合成(酯化反應、Fries重排、Claisen縮合,實驗操作包括水蒸汽蒸餾、減壓蒸餾、重結晶、熔點測定、薄層色譜) |
13 |
1. 乙醇的制備(分餾); 2. 基本操作考查 |
14 |
筆試 |
《基礎化學實驗(有機)II》(36學時)實驗内容安排
序号 |
内容和要求 |
1 |
2-苯基吲哚 |
2 |
Diels-Alder reaction: 9,10-dihydroanthracene-9,10-a,b-succinic acid anhydride(英文實驗,要求用英文書寫實驗報告) |
3 |
Ugi四組分一鍋法高效合成結構獨特的活性生物堿化合物 |
4 |
槐花米中蘆丁的提取與鑒定 |
教學特色
課程教材
李厚金、石建新、鄒小勇。基礎化學實驗(第二版),科學出版社,2015年6月。
《基礎化學實驗(第二版)》
課程依托的在線開放課程資源
基礎化學實驗,太阳集团app首页,李厚金等。中國大學MOOC平台,課程鍊接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SYSU-1460750165;課程二維碼:
課程入選情況
2007年,《基礎化學實驗》(含有機、無機、分析實驗)評為省級精品課程。
2018年課程教學團隊入選省級教學團隊。
2021年“基礎有機化學實驗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獲廣東省本科高校在線優秀課程案例二等獎。
2021年《基礎化學實驗(有機)》獲評廣東省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課程。
2022年獲評太阳集团app首页線下一流本科課程。
課程特色
多年來,課程團隊踐行“學生中心、産出導向、持續改進”的教學理念,貫徹“強化基礎、注重綜合、突出創新、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的實驗教學改革方針,按照“基礎—綜合—研究”多層次的内容梯度進行重構,創新化學實驗教學體系,引領化學實驗教學改革新方向。将“課程思政”要求落地、落細、落實,構建了有機化學實驗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推進“思政育人”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正确的價值觀,堅持科學精神,嚴守學術規範,遵循科學倫理,踐行綠色化學理念,勇于擔當社會責任。
2020年9月,《基礎有機化學實驗》在線開放課程上線中國大學MOOC網,開啟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新模式,目前第6次開課,共13000多人參與學習。線上線下混合式實驗教學,減少了課堂對基本知識的講解時間,提高了學生對實驗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進一步優化課程教學内容,促進了研究性實驗教學發展,提高課程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使教學質量大大提高。
課程教學團隊不忘教育初心,潛心施教,狠抓教學質量。通過集體備課、預備實驗、教師試講、博士助教、資深教師“傳、幫、帶”、“走出去學,請進來教”等系列教學培訓與教研活動,教師教學能力培養制度化、常态化、系統化。老師們實施啟發式、探究式實驗教學,教學效果好。
《基礎化學實驗(有機)》課程備課會
深化科教融合,大力推動實驗教學研究與改革。自2011年來,團隊共承擔教學研究項目20項。通過科教融合,将國際、國内優秀科研成果改編成優質實驗教學資源,将一流學科優勢作為課程建設的有力支撐,開拓學生學術視野,培養科學素養。團隊發表實驗教學研究與改革論文20篇,其中在《大學化學》發表論文16篇,多篇論文在期刊公衆号“好文推送”欄目被重點推介,且多篇論文被引次數在期刊年度論文中排名位居前列,教改成果得到國内高校同行的廣泛認可。教師們多次在全國教學研讨會上做大會報告,系統介紹有機化學實驗教學研究與改革、創新人才培養的經驗和成果,赢得同行的贊譽。
《基礎化學實驗(有機)》課程教學團隊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我們希望以一流課程建設為契機,通過“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内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把學生培養成高素質一流創新人才,為我國的化學教育事業貢獻力量。
教學團隊
課程團隊成員:李厚金(課程負責人)、邱立勤、曾鋒、曹日晖、龐冀燕、劉高峰、邵光、胡水、李蓮雲、賴瑢。
李厚金
邱立勤
曾鋒
曹日晖
龐冀燕
劉高峰
邵光
胡水
李蓮雲
賴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