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安全與學術道德

課程簡介

       《實驗室安全與學術道德》為專業必修課程,1學分,18學時。

        通過學習本課程,學生須牢固掌握安全科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牢固掌握化學安全、生物安全、用電用氣安全、特種設備安全等的基本知識,一般掌握輻射安全的基本知識,牢固樹立安全意識;掌握必要的安全防護技能,提高防禦事故的能力,保障自身安全和實驗室安全;了解國家安全生産法、實驗室安全管理和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基本内容,并嚴格遵守實驗室安全管理的相關制度和操作規程等,形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和安全習慣。必須深刻理解學術道德的内涵,全面了解學術規範的法律法規、内容、準則與要求,充分認識學術規範社會意義和價值,形成遵守學術規範的價值觀與信念。

       本課程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有助于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個扣子”,規劃好自己的職業未來,幫助學生全面成長成才,把學時培養成為具備“學習力、思想力、行動力”的能夠引領未來的高水平複合型創新人才。

 

實驗項目

章節次序及名稱

主要教學内容

所需學時

安全科學基礎

掌握安全科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我國安全發展現狀。

2

實驗安全防護、用電安全

掌握實驗安全防護的基本知識和必要的安全防護技能,提高防禦事故的能力,保障自身安全和實驗室安全。安全防護的原則,安全防護裝備,實驗事故應急處置。電流危害,觸電事故與防護,觸電急救,安全用電,靜電、雷電和電磁危害與防護。

2

用氣安全、實驗設備安全

氣體的一般概念,氣體鋼瓶的安全知識,常用氣體的安全使用。

特種設備安全管理。

2

化學安全

化學安全知識、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危險廢物管理。

2

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基本概念,實驗室感染的類型和來源,生物安全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個人安全防護。

2

輻射安全、消防安全、安全文化

放射性相關基礎知識,輻射危害與輻射防護,放射性實驗室安全管理,輻射事故與應急。

燃燒與爆炸,消防安全标志,建築消防設施,火災案例分析,火災種類與滅火,火情應對措施。

安全管理體系概述、安全文化。

2

學術道德内涵

學術道德與學術規範基礎;學術道德相關政策與法規。

2

學術活動規範

學術規範行為與内在要求;關鍵問題解析。

2

學術不端及其危害與防範

學術不端行為,學術不端行為的危害,學術不端行為的本質及影響因素,如何防止學術不端,學術不端典型案例。

2

 

教學特色

       本課程教學以重點知識講授為基礎,理論聯系實際,以典型案例教學為特點,以穿插提問、專題讨論來加強課堂互動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應認真聽課,積極參與課堂讨論;閱讀指定參考書,查閱相關文獻,并到相關實驗室進行實地考察;完成書面作業、參加課程考試。

課程教材與主要參考書目

       課程教材:《實驗室安全與學術道德》講義(含PPT)。

       主要參考書目:
1. 餘新炳. 實驗室生物安全[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 王國清,趙翔. 實驗室化學安全手冊[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
3. 姜忠良,齊龍浩,馬麗雲,王殿寶,殷宏斌. 實驗室安全基礎[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4. 楊玉聖,張保生. 學術規範導論[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印波,科研倫理與學術規範,法律出版社.2018

 

教學團隊

 image-20230608155958-1

李厚金(副教授,課程負責人)

image-20230608160010-2

陳六平(教授)

image-20230608160024-3

瞿俊雄(高級講師)

image-20230608160035-4

劉高峰(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