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學實驗與技術(化工)
課程簡介
“現代化學實驗與技術(化工)”是繼“基礎化學實驗”之後而獨立開設的實驗課程,是國家精品課程,其目的主要是使學生了解現代化學和化工過程的基本實驗方法和基本研究方法,掌握現代化學的基本實驗技術和操作技能,牢固地掌握儀器分析的定性、定量分析基本操作和技能,熟悉現代分析儀器的基本操作、使用方法和應用範圍,加深理解并掌握物理化學、儀器分析、化學工程、數據分析和實驗設計等課程的基本知識和原理。通過實驗訓練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學生今後從事化學以及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工作打下紮實的基礎。本課程是化工、化學、材料、環境等學科的主要基礎實驗課,1學分,36學時,本科三年級第二學期開課。
實驗項目
基于本專業的特色,實驗内容的安排注重理論與實用相結合,所選實驗項目基本涵蓋了化工各種基本單元操作實驗技術,具體如下:
1.雷諾實驗
2.伯努利方程實驗
3.液體流動阻力測定實驗
4.泵性能測定實驗
5.氣-汽對流傳熱綜合實驗
6.精留塔的操作與塔效率測定實驗
7.填料吸收塔實驗
8. 流化床幹燥實驗
教學特色
連續多年在華南地區及全國化工設計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2015、2016、2017、2018年連續4年在華南賽區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獲中國化工會、中國化工教育協會特等獎;第九屆、第十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獲中國化工部、中國化工教育協會二等獎、一等獎、一等獎、二等獎。
教學團隊
本課程教學組由的7位教師組成,均具有博士學位,所有教師不僅長期在一線主講基礎理論課,同時參與實驗教學。
章明秋,教授,博士導師。1991年于太阳集团app首页獲得博士學位;1992年起任太阳集团app首页化學院教授. 長期從事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的科研與教學,圍繞高分子材料學科的基礎與應用科學問題展開研究。
阮文紅,教授,博士生導師。本科、碩士和博士畢業于四川大學,曾在太阳集团app首页從事博士後研究,美國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開展高級訪問學者研究。現任太阳集团1088vip高分子教研室主任,廣東省本科高校化學類教指委副主任委員,高性能聚合物複合材料廣東省重點實驗室主任。主要從事高分子及其複合材料高性能化和功能化的研究,先後承擔國家、省部級和企業科研項目多項,在 Adv. Mater.、J. Mater. Chem. A、Polymer、Appl. Mater. Inter.、Compos. Sci. Techno.、Electrochim. Acta. 等國内外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6項,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勵6項。主編和參編教材及專著5部,其中主編的《高分子加工原理與技術》教材入選“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餘丁山, 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海外高層次青年人才計劃”入選者。主要從事功能聚合物及複合材料的可控合成、性能調控及在光電和能源器件領域中的技術應用研究。
迄今在Nature Nanotechnology、Chem Soc Rev、JACS 、Angew Chemie、Adv Mater等期刊上發表論文130餘篇,被引用13000餘次。申請專利20項,授權10項。擔任廣東省高性能樹脂基複合材料重點實驗室副主任、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青年編委、廣東省化學會高分子化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廣東省卓越青年團隊項目和廣東省粵桂聯合基金重點項目、廣州市産學研協同創新重點專項等10餘項科技項目。
黃哲鋼,教授,博士生導師。理學博士(Yonsei,Korea),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專業。先後在首爾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AIST)工作。主講“有機化學”、“化工實驗”等課程,主持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基金等項目8項,在Science、 Adv. Mater.、 Nature Communications、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Nano Lett.等期刊上發表論文20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5件,獲省部級科研獎勵1項。
崔國峰,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人工智能化學傳感器系統,針對人體嗅覺和味覺傳感系統電子仿生研究。主要成果包括電化學微電極芯片、傳感器模組和相關檢測儀器,研究領域為電化學傳感器(Electrochemical Sensor),量子電化學(Quantum Electrochemistry),電化學檢測儀器(Electrochemical Measuring Instrument)和電子封裝電化學(Electronic Package Electrochemistry)。涉及領域為生物醫學工程中的化學傳感在醫學IVD分子檢測中應用。
研究期間發表SCI論文56篇,授權專利6件,主持20餘項國家級和省部市級重大專項項目,參與了863計劃和國家重大專項2項。行業内獲得台灣線路闆金獎3次,并于2014年獲得台灣線路闆協會和國際IPC協會頒發專業組特别獎。
王永慶,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博士,物理化學專業。曾在日本産業技術綜合研究所周豪慎課題組從事博士後研究(2013.8-2015.4)。主講的課程有現代化學實驗與技術、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化工原理等。目前擔任Appl. Catal. B-Environ.、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等SCI期刊的論文審稿人。迄今主持和參與科研項目10項,包括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主持1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主要研究興趣是有機無機雜化多孔納米結構設計、可控制備、性能優化及其在吸附、催化等領域的應用。在J. Am. Chem. Soc.、Adv. Mater.、Appl. Catal B-Environ、Chem. Mater.等期刊上發表20篇研究論文;獲授權發明專利5件。
楊志湧,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太阳集团app首页博士,香港科技大學和美國華盛頓大學博士後。目前為止已發表SCI論文60多篇,包括Chem. Soc. Rev.、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Chem. Eng. J.、Chem. Sci. 、Chin. Chem. Lett.等重要學術雜志。論文被SCI他引5000多次;其中ESI熱點論文1篇、高被引論文9篇,他引超過100次論文9篇,他引超過1000次論文1篇。獲中國發明專利授權9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青年項目1項以及廣東省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1項等。2017年入選“廣東特支計劃”科技創新青年拔尖人才;2018年作為核心成員獲得廣東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019年度入選英國皇家化學會RSC Top 1% 高被引中國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