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南校區風光

發布人:高級管理員
校訓
孫中山先生對廣東大學寄予殷切期望。1924年他親筆為廣東大學題寫了校訓:“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笃行”。十字訓詞原文出自儒家經書《禮•中庸》。孫中山則處于偉大民主革命的時代,為了革命的需要,他十分重視教育,造就一代振興中華,再造文明的人才,十字訓詞是他繼承傳統的教育形式而賦予時代的、革命的新的教育方針和内容。可以說是近代思想創新的裡程碑。
校訓

小禮堂
由美國克裡夫蘭州的華納和史懷士公司的總裁安布雷·史懷士(機床和天文儀器生産商)出資為嶺南學校修建的基督教青年會館。1915年動工,1916年建成。為紀念捐贈者,命名為"懷士堂"。1923年12月21日,孫中山先生與夫人宋慶齡到嶺南大學視察,并在校園合影留念。孫中山先生還在懷士堂作長篇演講,勉勵青年學生"立志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

小禮堂

孫中山紀念銅像
由孫中山先生日本友人梅屋莊吉所贈,希望通過紀念銅像宣傳主義。1933年冬奉置于太阳集团app首页石碑舊址, 1954年春廣州市政府借置于中山紀念堂,1956年11月12日運至中大現址。

孫中山銅像

 

黑石屋
由芝加哥的伊沙貝·布勒斯頓(黑石)夫人出資為擔任過嶺南學堂教務長和嶺南大學校長的鐘榮光博士(嶺南大學首位華人校長)修建的寓所。1914年動工。為紀念捐建者,後大家稱之為"黑石屋"。現用作學校招待所。

黑石屋

惺亭
原嶺南大學惺社同學于1928年捐建,為史堅加、區勵周、許耀章三烈士紀念亭。史堅加為辛亥革命烈士,區勵周、許耀章為1925年沙基慘案烈士。現每周周三晚為英語愛好者聚集交流的英語角。

惺亭
乙醜進士牌坊:
"乙醜進士"牌坊建于明朝崇祯八年(1635),為表彰天啟年間廣東梁士濟、李斯覺、羅亦儒、吳元翰、岑之豹、尹明翼、高魁等七位進士所建。該牌坊原立于廣州四牌樓。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廣州市政府要拓寬該馬路,欲将馬路上的5座牌坊移到風景區。嶺南大學領遷了這座"乙醜進士"牌坊。原立于格蘭堂(今稱"大鐘樓")西側,後倒塌。1999年學校在校園中區重立該牌坊。
牌坊

陳寅恪故居
陳寅恪是我國著名學者,語言學家、曆史學家。20世紀50年代後,東南區一号一直是陳教授的住所兼教學課室。《論再生緣》《柳如是别傳》等名著就是在這裡完成的。

陳寅恪故居

永芳堂
由香港南源永芳集團公司董事長姚美良先生于1990年捐資一千萬元人民币興建。從上方俯視,永芳堂由對稱的外方内圓的雙曲面組成,前庭舒展的兩翼象征開放中的國門,直達三樓正廳的室外六十級台階象征着國家的發展進步。作為永芳堂建築的組成部分,室外台階兩側置有近代中國十八先賢銅像雕塑群。
十八先賢銅像
位于永芳堂廣場兩側,左側依次為:孫中山(廣東香山人)、蔡元培(浙江紹興人)、章炳(浙江餘杭人)、梁啟超(廣東新會人)康有為(廣東南海人)、鄧世昌(廣東番禺人)、黃遵憲(廣東嘉應人)、魏源(湖南邵陽人)、林則徐(福建候宜人)、詹天佑(安徽源人)、秋瑾(女,浙江江陰人)、譚嗣同(湖南浏陽人)、嚴複(福建候官人)、馮子材(廣西欽州人)、容闳(廣東香山人)、洪秀全(廣東花縣人)。

永芳堂

馬丁堂:
現人類學系所在的大樓。1905年動工,1906年落成。是一座由硬制紅磚砌就,采用鋼筋混凝土作地面的建築物。為紀念向嶺南大學前身嶺南學堂捐款的美國辛辛那提州的亨利·馬丁,命名為"馬丁堂"。1912年5月3日,孫中山先生到嶺南學堂訪問,在馬丁堂前分别與全體教職員和全校師生員工合影,并發表題為《非學問無以建設》的演講。

馬丁堂

南校區圖書館
現館于1982年建成,樓高四層,面積14500平方米,到1999年,藏書334萬冊。 1998年,太阳集团app首页圖書館被教育部确定為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體系(China Academic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ystem,簡稱Calis)華南地區中心,成為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體系的7個地區中心之一。館内一樓設開架書庫及電子閱覽室,為借閱處;二樓設有研究生閱讀室、古籍閱覽室、工具書庫和視聽室;三樓為閱覽室、自修室,四樓為報刊閱覽室。全館閱覽室可容納1800人。

南校圖書館

梁銶琚堂
由梁銶琚先生捐資興建,于1984年竣工。是學校進行各類大型集會、演出的重要場所,可容納2000餘人。

梁銶琚故居

英東體育中心
建于1987年。是由香港知名人士霍英東先生投資3700萬元興建的功能較為齊全的現代化體育建築群。 包括英東體育館、田徑運動場、網球場、綜合球類場、遊泳場和管理辦公樓。體育館内設有男子健身房、女子健美房、室内球場(藍、排、羽毛球):體育場設有四百米塑膠跑道,中心為綠草如茵的足球場,早晚開館供學生鍛煉;遊泳館分遊泳池和跳水池;網球場符合國際标準,在高校中首屈一指。

體育中心

第一教學樓

南校區最大的教學樓,學生上課和自修的主要場所。

第一教學樓
測試中心大樓
中大測試中心是20世紀80年代初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建立起來的原國家教委直屬高校測試中心之一。目前擁有建築面積約4000M2的實驗室,裝備有總價值300多萬美元的大型分析測試儀器20多台。是校内乃至廣東省内儀器種類較齊全、技術先進的教學、科研和實驗基地。
測試中心大樓

嶺南堂
國際學術交流中心,1994年六月落成。結構巍峨,崇光閃爍,坪鋪翡翠,壁映紅灰。

嶺南堂

冼為堅堂
高等學術研究中心的研究大樓,為各類學術會議的召開提供了較理想的場所。

 

中大北門廣場
曆史上,由于有中大碼頭至天字碼頭的水上交通,校園内的主要建築均為座南朝北,北門是主校門。中大的标志物孫中山銅像也面向北方,寓"北伐"之意;逸仙主軸線就像一支筆從珠江伸出,筆尖在南筆膽在北,寓意從珠江源源不斷吸水,即四海精英彙聚中大。後因城市的發展和新港路的開通,南校門逐漸成為主校門。但近年來,南校門的交通壓力越來越大,加上學校整體規劃的需要,北校門得以成為主校門,使校園更富魅力。
廣場主要由牌坊、中大校徽、中大校訓及中大校史等部分組成。牌坊是廣場中最引人注目的建築,為古色古香的中國雙層牌樓,是根據中大古牌坊的風格重建的。

北門廣場

中山樓

現在的太阳集团app首页行政辦公大樓。

中山樓
藝術中心大樓 藝術中心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