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射資源使用原則

發布人:網站管理員
一、概述
太阳集团app首页獲廣東省環境保護廳頒發《輻射安全許可證》,可在日常運作、教育及科研活動過程中使用輻射源。學院EHS辦公室有權對使用輻射源的各實驗室進行監管。
所有實驗室負責人及工作人員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輻射污染防治法》、《輻射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許可管理辦法》。
當使用輻射源時,實驗室負責人應持有廣東省輻射防護協會開具的輻射安全培訓合格證書,并向學院EHS辦公室備案。實驗室負責人應向相關工作人員提供廣東省輻射防護協會批注的特别注意事項,以及國家相關規定等一系列材料。
二、責任
EHS辦公室應定時組織内部會議,以清點輻射材料及相關設備。同時,EHS辦公室還應負責學院輻射安全規劃,負責廢棄物處理、儀器核查、抽查、相關實驗室場地調查等。
三、不安全因素處置
學院教職工、參與輻射儀器使用的學生應積極将所發現的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反映給各實驗室負責人。各實驗室負責人應上報EHS辦公室,并提交相關問題處理計劃及具體進展。如果短時間不安全因素未能消除,EHS辦公室有權終止儀器使用,确認安全為止。
四、首次使用輻射資源注意事項
在首次使用輻射材料或儀器前,實驗室負責人應提交材料或儀器使用規劃。為完善實驗室有關輻射材料的部分的安全規劃,可在廣東省輻射防護協會網站參考常用輻射材料的性質。
除安全規劃外,實驗室負責人還應進一步評估使用規劃的可行性、工作人員的相關培訓情況以及後期工作的細節。在後期工作包括輻射材料或設備使用、儲存以及處理等相關事宜。
五、防護設施:
拟建設施的相關防護是否足夠應是輻射資源使用規劃中的重要部分,這一度量取決于所涉及的輻射材料的量以及激發源類型等等,其中應重點考慮的問題有:
1)應與常規實驗室和公共區域的隔離。
2)應有相應的輻射檢測儀器。
3)應有充足的通風設施。
4)應随手清潔工作台面和地闆。
5)必要的激發源的屏蔽和安全設備。
六、檔案
EHS辦公室負責維持監控學院内所有帶輻射的資源。為了提高管理效率以及安全使用輻射資源的高度警覺意識,需要保留一定的記錄和參考資料。這些記錄和參考資料将由實驗室負責人管理,并使實驗室工作人員能夠随時閱讀。
EHS辦公室要求各實驗室将相關信息保存至少三年。這些記錄和參考資料的部分内容如下:
1)學院的輻射安全守則;
2)各實驗室獲批準的使用輻射資源的申請,應包括過往所有的版本;
3)輻射材料存貨的記錄表格;
4)每月的輻射材料存貨記錄;
5)由實驗室負責人和EHS辦公室作出的輻射物和污染物的調查報告;
6)輻射廢棄物的處理記錄;
7)實驗室輻射工作者的登記表。
七、輻射标識的張貼
所有允許使用,儲藏或處置輻射材料的房間必須張貼實驗室輻射安全保護程序。包括使用輻射材料時應遵循的輻射安全的規則以及輻射緊急事件突發的應急步驟。尤其要注明的是,在輻射源丢失的情況下,實驗室負責人應立即通知清潔人員停止任何從實驗室裡清運廢棄物的工作。
八、輻射劑量的類型
人體被輻射通常是兩種方式:外部的輻射物質和輻射源,體内的輻射物質的沉積。外部輻射主要來源于伽馬射線,X光或者高能量的b射線的輻射。低能量的ba射線缺少穿透外層皮膚的能量,因此它的外部威脅不大,但其内部輻射影響則應該得到更多的關注。個人接收的外部輻射取決于下列因素:
1)接觸程度:由輻射源的強度決定。通過減少輻射物質的使用量或者降低産生輻射物質的設備功率,輻射強度可以減小。
2)時間:外部輻射的總量取決于總共暴露的時間。因此,應控制接近輻射源的時間,有效地利用時間。
3)距離:增加輻射源和人體間的距離,可以顯著地減少外部輻射的量。例如,當一個人與伽馬源的距離增加一倍,輻射率可以減小為原來的四分之一。
4)屏蔽:當使用一個輻射源時,吸收材料和阻隔材料可以有效地降低輻射強度。屏蔽材料的特殊性和厚度由輻射物質的總量和種類決定。
内部輻射來源于對輻射物質的吸收、攝入和吸入。輻射物質攝入人體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吸入輻射性的氣體,蒸氣或粉塵;
2經由污染的手、煙草制品、食物和飲品進入人體;
3)通過傷口進入人體;
4)通過皮膚吸收進入人體。
九、輻射防護措施的基本原則
盡可能地降低暴露在輻射環境下的時間,确保控制在指定範圍内。為了限制輻射核素通過攝入、呼吸、吸收或透過外傷進入人體,處理發散性輻射物質時,應盡可能降低接觸的輻射量。
十、輻射材料使用安全指南
各實驗室應就所涉及的輻射材料使用過程中的每一個步驟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這些規章制度應包括操作過程中使用的器材,廢棄物回收容器以及測量儀器等等。操作人員對所使用的輻射材料的性質,比如輻射的類型,能量,半衰期都應該了解。在開展涉及一類輻射材料的課題之前,進行一次模拟練習可以有效地發現安全隐患。實驗室工作人員應該監督好在實驗室裡可能接觸輻射材料的參觀者和學生。
輻射物質不使用時應遠離可能接觸得到的地方,決不可被無關的,未得到許可的人拿走。無人操作時,所有的實驗室和廢棄物儲藏的地方都應鎖好。輻射材料的操作都應該在限定區域内進行。這将簡化對相關規程的限制和防護,有助于降低事故的傷害範圍。
工作台和貯存區(桌面,天花闆,地闆,以及其他)都應該合理地保養。應該多使用吸水墊和吸水紙。一經污染,可以直接丢棄到輻射廢棄物容器中。當使用液體時,則應在塑料的或金屬的盤子(容易清洗的不鏽鋼)上操作以防止液體溢出。
巡查人員應留意衛生狀況,如果一個區域保持幹淨整潔,沒有不必要的設備,那麼意外污染或者不必要洩露的概率都會大大降低。
輻射材料,特别是含有溶液的輻射材料,無論什麼時候應該儲存在不易破碎的容器裡。如果必須使用玻璃儲存,應提供二級容器用以保護。
十一、可進食區域
當需要在實驗室設立可進食區域時,應遵循下列規則:
必須要劃分完整、明确的區域作為食物區,在可進食區域要張貼明确的可進食區域标識,可允許無輻射無毒的化學材料放置在此區域内。
可進食區域必須設立在離實驗室工作區域或者化學品存放處1米以上的地方。在某些情況下,如果放置了适當的屏障,食物區可以在小于上述區域的地方設立,但是這些情況必須由實驗室負責人審核評估。例如在進行具有較高霧化和揮發可能性的化學物質或輻射物質的操作區域,1米的距離顯然不足以阻止危險的擴散,在可進食區域附近進行上述操作是必需禁止的。
隻能在專用水槽中進行食品容器、餐具和器皿的洗滌。此水槽中不允許洗滌實驗用玻璃器皿或實驗用設備。已用于實驗操作的玻璃器皿或其他器皿禁止用于盛裝食物和飲料。
實驗室冰箱、冰櫃和冷凍室不能用于食物的儲存。不同的設備必須在顯著位置标明使用範圍。
食物區禁止受到所有相關實驗項目的污染,包括使用私人的保護性設備。
化學物質或輻射物質絕對不允許在任何标示了食物區的區域儲存。
十二、對于輻射設備的一般輻射安全使用指南
要操作任何輻射設備的人都必須接受培訓,并熟練掌握該套設備的使用方法。
每一個操作輻射設備的人都應該知道他的工作目的,以及如何選擇恰當的安全防護措施。
在操作這類型的機器前,必須仔細閱讀紙質操作手冊和安全手冊。
參觀者和在這個區域工作的學生都應該接受工作人員的指導。
輻射設備未經允許不得在無人看管的情況下保持工作狀态。
設備在使用前需要得到輻射安全的認證。
當設備的使用安全依賴于儀器參數或技術因素時,工作人員需要嚴格遵守相關設置。
在任何情況下都應該保持機械裝置或連鎖裝置正常運轉,如有特殊測試需要釋放安全裝置,必須經實驗室負責人批準。
所有的警示燈都應時常檢查,确保其能夠正常指示儀器運行狀态。
使用X射線衍射裝置時需要特殊防護。
有些機器如分析X射線的設備、輻照與加速器都有個人安全規定。前往各國家光源進行相關測試前必須詳細了解操作和應急程序并嚴格遵守。
所有可産生輻射的設備均應進行适當的維護。實驗室負責人應确保隻有經過相應培訓的技術人員可以維修這些設備。
十三、輻射安全規則
輻射工作人員有責任保護自己和其他人,防止工作中産生的輻射造成危害。同時輻射工作人員應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錯誤的工作習慣可能會傷害他人并損壞設備。下列安全準則應張貼在所有輻射區域,使所有人員随可以被看到:
1)在可進食區域外飲食、抽煙和使用化妝品是被禁止的。
2)當在身體暴露在外的皮膚上有傷口時禁止處理輻射材料,除非傷口上有适當的保護措施。
3 移液或其他類似的操作禁止用口。
4 當處理已經污染或可能污染的物品應佩戴防護手套。
5 應該盡量使用一次性的吸收墊和遠程控制設備。
6 處理輻射材料後應将手洗幹淨,尤其是在吃東西之前。
7 食品不應該存放在指定存放輻射物質或化學物質的區域。
8 工作人員應在工作區域内佩戴标識。
9 輻射廢棄物應存放在專用的容器中,禁止使用非标準的容器。
10)庫存的備品的處理、存儲應在特定的位置進行。
11)應該時刻保持良好的環境衛生。
12)應當積極預防輻射溢出。一旦這樣的意外事件發生後,應按照既定的應急程序處理。
13)要經常執行輻射儀器的檢測和清理。當檢測發現異常時,應立即找出原因并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