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射污染的檢測

發布人:網站管理員
 一、概述
實驗室安全負責人有責任防止污染散播以及過多的輻射洩露,有責任提供輻射檢測工具用于監測可除去的污染和外部輻射洩露等級。
輻射檢測裝置主要有液體閃爍計數器,gamma計數器和其他小型調查儀器。
二、内容
“檢測指對特定實驗室在使用、釋放、處理以及制造輻射材料和其它輻射源時發生輻射危害事件的評估。這類檢測應該包括對使用、儲存、以及廢棄物容器等有輻射源存在的地方附近的表面輻射等級的測定以及對通過擦拭測試可除去的污染物的測定。受限的區域(被貼有輻射警告标志和标簽的地方)以及鄰近的非受限區域均應被列入檢測範圍。該檢測還應包括對警示牌、指示以及其它必要标志是否存在以及完好程度的檢查報告以及對記錄系統的徹底的審核。
在每月調查中,應對輻射物安全記錄本的完整性和有序性進行檢查。同時,還應對廢棄物存儲、記錄以及安全性進行檢測。
三、EHS檢測
EHS負責人員應周期性地檢查授權用戶的實驗室,以此來監控實驗室内輻射物安全是否達标。
在該調查期間,應對輻射物和可去除污染物等級進行測量,并對使用記錄進行審核。調查的頻率根據輻射材料的使用數量、之前調查的結果決定。
四、實驗室自檢測
每個實驗室負責人需要就他們的輻射材料使用區域按固定頻率實施正規、有正式文件記載的調查。這項調查的頻率也應随輻射源使用頻率、潛在危險性以及安全記錄的完善性适當調整。
當實驗室内使用高能量b發射體,如P-32,或g發射體,如I-125等時,每月的實驗室自檢測必須包括擦拭測試以及使用便攜手提檢測用計數器的儀器調查。儀器型号、模具編号、序列編号、校準日期以及說明書應記錄在紙質調查報告中。如果較低能量的b輻射源,如H-3C-14S-35或少量g輻射源,隻需要進行擦拭測試調查即可。
在實驗室自檢測中,使用記錄應該就完整性和有序性接受評估,同時也應該檢查廢棄物的儲存、記錄、安全性和實驗室總體輻射安全程序。
五、儀器檢測
伽馬射線或更高的能量b輻射源(除了H-3, C-14, S-35等)等在任何工作期間其日常使用都應仔細記錄。每次使用儲存溶液後,應檢查手,胳膊,胸前的白大褂和其他可能受污染地區,檢查台面,地面,設備等,并在離開實驗室之前檢查手和衣服。
檢測時不得使用尚未校準的測量儀。不得使用一個電量不足的測量儀。任何不能正常工作或校準的儀表必須進行标記并盡快維修。
六、擦拭測試
擦拭測試是通過擦拭濾紙盤,棉條等進行的,擦拭後在校準的計數器裡确定輻射核素的活動,擦拭測試比儀器檢測更敏感,尤其是在儀器檢測表明可能存在污染時。這是唯一可監測弱貫穿b射線的方法,比如H-3C-14, S-35等。擦拭測試方法應用于所有識别和/或記錄可拆卸的污染水平的檢測。當發現輻射污染超過了正常水平,就必須清潔該區域反複清理該區域并檢測,直到達到标準水平為止。
七、标準水平
外部輻射,輻射水平必須保持在30 cm内低于2毫雷姆/小時,在暴露的輻射水平超過了5毫雷姆/小時時就必須被指定為“輻射區”,并貼有适當的标志。當輻射達到這種水平時,必須盡快進行處理并告知EHS辦公室。
污染,實驗室負責人應記錄100 cm2/每分鐘衰變數(DPM)作為污染水平的判斷依據。擦拭測試的結果,用戶必須以DPM的形式記錄。計數效率應由CPM轉換為DPM并保存到授權用戶記錄中。經典液體閃爍計數的效率對于H-320%,對的其他輻射核素為50%。實驗室可以使用相同的計數器或用自己規定的方式作為污染情況的檢測标準。
八、培訓
關于如何執行污染和輻射檢測的細節應當在輻射安全培訓内詳細說明。這一培訓應要求所有實驗室工作人員和新成員在開始使用輻射物質之前參加。
實驗室負責人應依據自身對輻射材料的使用特點制定相關培訓制度與規程,這些制度與規程應當與用戶特有的實驗計劃相适應。
九、測量儀器校準
實驗室負責人每年都應對輻射設備進行校準。每當有新輻射設備購買、大規模維修時進行都應進行校正。
十、實驗室設備的移動
任何可能已經受到輻射污染的設備在移動之前必須經過檢測,隻有檢驗合格才可以遷移。
十一、調整實驗室布局
所有實驗室布局或歸屬的變更都應該經實驗室負責人審核,實驗室負責人應檢測原有場地和設備,以保證輻射廢棄物及輻射源在遷移前已被完全移除。
十二、個人外部輻射
個人輻射劑量章是由EHS辦公室借助廣東省輻射防護協會提供以測量個人來自γ,高能βX射線的外部輻射強度。個人輻射劑量章作為一個夾式徽章或環式徽章,上面帶有每個工作人員的名字。這些輻射劑量章由EHS辦公室與學校設備處提供,檢驗并作出相關報告。
以下人員應佩戴個人輻射劑量章提供給以下人員:
1) 每季度工作中會大量接受輻射的工作人員;
2) 每季度工作中會接受一定輻射的本科生;
3) 已懷孕或計劃懷孕的輻射工作人員;
4) 進入高輻射區域(大于100 毫雷姆/小時);
5) 操作X射線分析儀器;
輻射工作人員應提交自己所處類别,并嚴格按照要求通過廣東省輻射防護協會的培訓及考試。
監管條例:
1 若是在核查過程中發現過量輻射,EHS辦公室應調查相關工作人員的輻射記錄;
2 EHS辦公室應通過個人輻射劑量章監控輻射劑量的變化;
3 個人輻射劑量章應由EHS辦公室更替;
4 每一位輻射工作人員有責任按規定佩戴與使用個人輻射劑量章。
5 實驗室負責人應當确保他們的輻射工作人員按要求佩戴個人輻射劑量章并及時歸還以便讀數、檢測。
十三、内部輻射
判斷内部輻射強度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監測生物活性物質的種類,數量或濃度的測定、直接測量人體内的輻射物質或分析從體内排出的物質。常用的檢測技術有尿檢和甲狀腺監測。如果懷疑輻射物意外内服,應盡快進行相關測試。各實驗室負責人應确保使用輻射耗材的實驗工作人員經過相應培訓,了解如何安全的使用所涉及的輻射耗材。
 
十四、懷孕雇員——胎兒輻照劑量政策
懷孕工作人員應申請調離輻射工作崗位。
十五、生物測定輻射核素
氚(H-3
當使用任何形式的3.7×1012 Bq或以上的氚以後,在24~72小時内進行尿檢可判斷是否可能遭到内部輻射。
碘(I-125I-131
在以下情況下使用碘輻射核素後,在24~72小時内檢查甲狀腺功能可判斷是否可能遭到内部輻射:
1)在空曠室内或存在碘升華過程的工作中 
3.7×107 Bq揮發物;
3.7×108 Bq非揮發性試劑。
2)針對此類材料設計的實驗室并在具有可靠性能的通風櫥内進行的實驗中:
3.7×108 Bq揮發物;
3.7×109 Bq非揮發性試劑。
3)密閉手套箱内操作,但有可能造成碘洩露并污染手套箱:
3.7×109 Bq揮發物;
3.7×1010 Bq非揮發性試劑。
其他的輻射核素(C-14P-32S-35Ca-45Cr-51等。)
有可能攝入、吸入或通過皮膚被污染的人員,在24~72小時内進行尿檢可判斷是否可能遭到内部輻射。根據特定的輻射的生物屬性,可按醫院要求做額外的器官檢查。
十六、封閉輻射源和氣相色譜儀的污染洩漏檢測
大部分的封閉輻射源和氣相色譜儀需要每六個月進行一次檢驗容器完整性的洩漏檢測,确保工作的安全性。
       一旦輻射源的可清除污染超過185 Bq(貝可勒爾),該輻射源就必須停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