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或低溫燙傷

發布人:網站管理員

4.1 高溫燙傷

灼熱的固體(如金屬)、液體(如開水、熱油)和高溫蒸汽作用于人體都會對人體造成的損傷,稱為燙傷。燙傷依程度可分為以下三級:

一度燙傷

皮膚變紅,并有火辣辣的刺痛感。

二度燙傷

患處産生水泡。

三度燙傷

皮膚剝落。

實驗室負責人應針對涉及高溫的工作制定相應制度、為工作人員提供培訓及配套防護設備。

對局部較小面積輕度燙傷,可自行處置,在清潔創面後,可外塗燙傷膏等。對大面積燙傷,應盡早送醫院治療。

一般處置方法

先用涼水把傷處沖洗幹淨,然後把傷處放入涼水浸泡半小時。一般來說,浸泡時間越早,水溫越低(不能低于5℃,以免凍傷),效果越好。但傷處已經起泡并破了的,不可浸泡,以防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硫酸等特殊化學燙傷,應立即用布擦去化學試劑,然後再用冷水沖洗,切不可直接用水沖洗,否則會加重傷勢。

4.2 低溫燙傷

低溫固體、液體和氣體同樣會導緻燙傷。因此同樣應預防低溫材料或固體表面直接接觸皮膚導緻燙傷。

凍傷主要表現為皮膚蒼白、繼而發紫、紅腫、發癢,并有刺痛,嚴重時可出現局部灼痛、水泡、麻木,甚至劇痛,感覺完全喪失,皮膚呈灰暗色等。

實驗室負責人應針對涉及低溫的工作制定相應制度、為工作人員提供培訓及配套防護設備。

注意事項

不要在空氣存在的狀态下使用液氮或者液氧來冷卻可燃混合物,此時氧可以從空氣中冷凝從而存在爆炸的危險。

幹冰、液氮及大多數低溫液體的迅速揮發會導緻空氣中含氧量的降低,如需在封閉的環境操作時,必須要有對應的安全措施。

一般處置方法

将凍傷部位浸泡在42-44℃溫水中,待凍傷部位皮膚和指甲顔色轉紅、組織變軟,就可以停溫水浸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