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污染

發布人:網站管理員

噪音是發聲體做無規則時發出的聲音,聲音由物體振動引起,以波的形式在一定的介質(如固體、液體、氣體)中進行傳播,通常所說的噪音污染是指人為造成的。噪音按聲音的頻率可分為:<400Hz的低頻噪音、4001000Hz的中頻噪音及>1000Hz的高頻噪音。

 

1,主要來源

實驗室噪音主要來自于各類機械設備和各類反應,按聲源的機械特點可分為:氣體擾動産生的噪音、固體振動産生的噪音、液體撞擊産生的噪音以及電磁作用産生的電磁噪音。其中超聲波設備産生的噪音輻射範圍大,且由于大部分噪音處于人類聽覺範圍外的頻率,隐蔽性較大。

 

2,健康危害

噪音污染對人、動物、儀器儀表以及建築物均構成危害,其危害程度主要取決于噪音的頻率、強度及暴露時間。噪音危害主要包括:

1)噪音對聽力的損傷

噪音對人體最直接的危害是聽力損傷。人們在進入強噪音環境時,暴露一段時間,會感到雙耳難受,甚至會出現頭痛等感覺。離開噪音環境到安靜的場所休息一段時間,聽力就會逐漸恢複正常,這種現象叫做暫時性聽阈偏移,又稱聽覺疲勞。但是,如果人們長期在強噪音環境下工作,聽覺疲勞不能得到及時恢複,且内耳器官會發生器質性病變,即形成永久性聽阈偏移,又稱噪音性耳聾。若人耳突然暴露于極其強烈的噪音環境中,聽覺器官會發生急劇外傷,引起鼓膜破裂出血,迷路出血,螺旋器從基底膜急性剝離,可能使人耳完全失去聽力,即出現暴震性耳聾。一般情況下,85分貝以下的噪音不至于危害聽覺,而85分貝以上則可能發生危險。統計表明,長期工作在90分貝以上的噪音環境中,耳聾發病率明顯增加。

2)噪音能誘發多種疾病

因為噪音通過聽覺器官作用于大腦中樞神經系統,以緻影響到全身各個器官,故噪音除對人的聽力造成損傷外,還會給人體其它系統帶來危害。由于噪音的作用,會産生頭痛、腦脹、耳鳴、失眠、全身疲乏無力以及記憶力減退等神經衰弱症狀。長期在高噪音環境下工作的人與低噪音環境下的情況相比,高血壓、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的發病率要高23倍。可見噪音會導緻心血管系統疾病。噪音也可導緻消化系統功能紊亂,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惡心嘔吐,使腸胃病和潰瘍病發病率升高。此外,噪音對視覺器官、内分泌機能及胎兒的正常發育等方面也會産生一定影響。在高噪音中工作和生活的人們,一般健康水平逐年下降,對疾病的抵抗力減弱,誘發一些疾病,但也和個人的體質因素有關,不可一概而論。

 

3,防治方法

1)降低聲源噪音,選用低噪音的實驗設備,或者改變噪音源的運動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體發聲體的振動。

2)在傳音途徑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傳播,改變聲源已經發出的噪音傳播途徑,在室内,為了減小噪音而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隔聲吸聲。隔聲就是将聲源隔離,防止聲源産生的噪音向室内傳播,如超聲波設備必須包裹在一個2厘米厚的木箱或吸聲泡沫或瓷磚箱中,以有效降低超聲輻射。在室内裝修中,使用多層密實材料用的多孔材料分隔而做成的夾層結構或更換門窗的密封條,也能起到很好的隔聲效果。為消除噪音,常用的吸聲材料主要是多孔吸聲材料,如玻璃棉、礦棉、膨脹珍珠岩、穿孔吸聲闆等。材料的吸聲性能決定于它的粗糙性、柔性、多孔性等因素。另外,建築物周圍的草坪、樹木等也都是很好的吸聲材料。

3)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護,在聲源和傳播途徑上無法采取措施,或采取的聲學措施仍不能達到預期效果時,就需要對受音者或受音器官采取防護措施,進入實驗室前須佩戴零聽耳塞、耳罩或頭盔等護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