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大學好啊 ——訪07屆年級理事林嘉鋒校友

發布人:網站管理員

還是大學好啊

——訪07屆年級理事林嘉鋒校友

 

采訪人:陳穎源  鄧皇俊  陳潔如  陳淳儀  謝羽芳

作者:陳淳儀(太阳集团1088vip14級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采訪時間:201691

稿件是否經過本人審閱:是

 

 

“還是大學好啊。”這句話是采訪結束後師兄看着歡聲笑語的我們說的。其中深長意味也許可以從我們對師兄的訪談中體會一二。

 

感恩母校學習經曆——影響至今

 

“在大學,學的更多的不是知識,而是學習方式。”經常從不同專業的同學口中聽到同樣的疑問——我們在大學裡絞盡腦汁學的東西,以後真的用得到嗎?買個菜難道要用到泰勒公式或者是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談及此,師兄說在中大的學習經曆給他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師兄在中大讀了四年本科和兩年碩士,六年學習生涯讓他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模式。人生會面臨很多不同的階段,但是無論是在學校學習,還是踏入社會工作,解決難題的基本思路是一樣的。況且不是說隻有在大學裡才學習,工作了更需要學習,所以在大學裡養成的學習方式是終生受用的。

“大學同學比起中學、小學同學更親切”。如今畢業十多年了,師兄與大學的同學們還是經常有聯系。訪談中師兄也經常談及自己當時的同學,其中還包括現任的化學院的老師,讓我們倍感親切。中學和小學同學由于學曆和閱曆等的不同,差異越來越大。但是和大學同學的背景是相同的,畢業後工作的環境和生活也更接近一些。幾年的朝夕相處也留下了深刻的感情,所以到現在畢業這麼多年,也經常能互幫互助。

 

緻面臨選擇的師弟師妹——敢于嘗試,了解自己

 

“不怕迷茫,敢于嘗試”。談到職業生涯經曆,師兄坦言自己曾經也像很多面臨找工作的師弟師妹一樣迷茫過。但和很多人不同的是,他一直在不斷地嘗試。在大學裡,師兄主動地尋找各種各樣的兼職或實習,為畢業做好準備。他嘗試過做問卷調查的兼職工作,但發現學到的東西不多,也不是培養能力的良好選擇。後續自己去聯系污水處理廠找實習工作……在畢業前的三個月實習期,師兄說周圍同學的實習工資普遍有三千到五千,而他隻有一千多。但他非但不介意,反而非常感恩。當時去的是一個新加坡上市公司,領導人非常好,能力也很出衆,重要的是願意教新人。也是因此,師兄才去了一年,就可以負責起一個項目了。第二年直接升遷至企業中層,成為了項目經理。很有名氣的一款零食——德芙巧克力的塑料包裝是他負責的項目之一。這也提醒了許多在找工作的同學,一開始不要過度看重薪水,工作單位領導的作風和人格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應聘之前,可以嘗試多打聽這些事情。

“了解自己,慎重選擇。”師兄本科時讀的是化學工程與工藝,碩士是無機化學。在校園裡學習了六年的化學之後,他沒有選擇繼續科研的道路,卻也不留遺憾。因為随着時間的推移,他也越來越了解到自己的性格并不适合需要耐心和專注的研究道路,進入公司才是更好的選擇。也就是說,與其說這是一個階段的結束,不如說是一個充滿希望的開始。況且師兄也并非完全舍棄化學的老本行,現在的工作也會運用到所學的化學知識。因此,對于即将面對畢業的師弟師妹們,師兄建議大家還是要深入了解自己的性格。師兄還舉了非常實際的例子。在他們畢業的那時候,公務員是一個被很多人看好的工作——工資高,收入穩定,而且工作輕松。但如今畢業10年了,回過頭來看,公務員并非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好的選擇。對于想要更多奮鬥和進步空間的人來說,進入企業反而更适合。公務員還是更适合重視家庭,渴望生活穩定的人。

 

作為年級理事——對校友工作的希冀與建議

 

在收集校友的聯系信息時,師兄向我們展示了他自行組建的佛山校友微信群,言談間能感受到師兄對于校友工作的熱忱,但也誠懇地表達了自己對于校友工作的心有餘而力不足之處。針對這些情況,表達了自己對于校友工作的希冀和建議。

“校友郵箱,人手一個”。師兄當時畢業的時候,同學們登記在通訊錄上的都是雅虎郵箱,而幾年過去,雅虎已經不再做郵箱了。于是這些聯系信息就都失效了。因此,師兄建議學校校友工作組在建立通訊錄的時候,盡量選擇能夠固定和長久有效的聯系方式。我們從校網知悉,如今畢業的校友都有自己的專屬郵箱。相信以後對于校友的聯系會更方便和快捷。

“學院牽頭,更勝一籌”。近幾年來,随着校友工作的日趨完善,校友們畢業後與學校的聯系也越來越多。師兄表達了對現校友小組的肯定,但他也坦言,自己雖然身為年級理事,但由于工作的忙碌也難以經常組織校友活動。所以還是希望學院能多做牽頭工作,定期組織同屆的校友們開展回校活動,也有助于校友們更好地了解學院的動态和發展。

“加強溝通,促進感情”。談及新校長羅俊的十二字方針還有學校的院系遷移,師兄表示雖然有所聽說,但都沒有深入了解。也是由于沒有更深的了解,所以也難以評價這一系列的校園改革。我們向師兄推薦了太阳集团app首页校友會的微信公衆号,他也建議應該加大這公衆号的宣傳力度。如果能有更深入的溝通,也有助于校友們更理解和支持學校的改革建設。

“還是大學好啊。”我想師兄想表達的,不僅是對中大曾經記憶的懷念,還有對中大發展前景的期望與肯定。

本章責任編輯:黃炜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