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七十周年】國之興亡,匹夫有責 ——訪東江縱隊宣傳科長黃文俞之子黃榕兒

發布人:網站管理員

東江縱隊系列之東縱文人——

國之興亡,匹夫有責

——訪東江縱隊宣傳科長黃文俞之子黃榕兒

 

采訪人:楊海婷   肖軍   陳靈玉

作者:楊海婷(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13級應用化學)

采訪時間:2015年9月7日9:00—14:30

稿件是否經過本人審閱:是

 

被采訪者:黃榕兒,東江縱隊宣傳科長、中大校友黃文俞之子

2015年9月7日上午,黃榕兒先生冒着傾盆大雨,從佛山市順德區趕來,參加我們的校友尋訪活動。黃榕兒是中大校友黃文俞的兒子,在抗日戰争時間,黃文俞是東江縱隊宣傳科長。黃榕兒學生年過六十,神采奕奕,和藹可親,初次見面就給我們尋訪志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抗戰勝利七十周年】國之興亡,匹夫有責 ——訪東江縱隊宣傳科長黃文俞之子黃榕兒

 

黃榕兒先生在講述他父親的經曆

黃先生說:“解放後,我父親任廣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南方日報總編輯,日以繼夜地辦報,幾乎沒有時間與子女在一起生活娛樂。1962年的一天,父親鄭重其事地把子女召集在一起,召開了家庭會議,向子女們講述自己參加革命的經曆。當時我是廣雅中學初二的學生,父親的這次自我剖析,深深地教育了我。在之後的幾十年中,我常問自己一個問題,要做一個怎樣的人,人生才有價值?”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積貧積弱,黃文俞與許許多多年輕人一樣,努力尋找救國的道路。抱着科學救國的理想,他考入太阳集团app首页機械系學習。在中大求學期間,他刻苦努力,成績優異,還獲得了學校的獎學金。然而,他的性格柔弱,特别對社會的認識比較膚淺,不願意參加政治活動,以為隻要學好科學技術,就能為國家服務。但是,日本侵略軍的鐵蹄踏碎了他的救國夢,國民黨政府的腐敗迫使他尋覓新的救國主張。于是,他開始閱讀馬克思的著作。在上課的時候,書桌上面放着教科書,而他卻在閱讀抽屜下面的共産黨的宣傳讀物。雖然,他的學習成績還是很優秀,但是畢業前一年,他毅然放棄了學業加入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抗日遊擊隊,投身到抗日戰鬥中去。

在這次家庭會議上,最重要是,黃文俞告訴子女們,參加了革命隊伍,不等于一定成為了真正為民衆謀幸福的革命者,知識分子必須不斷地克服自身的弱點,與工農大衆結合,才能在不斷發展的革命事業中做出貢獻。黃文俞還告誡子女們,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産黨成為執政黨,作為執政黨的幹部,不能當官做老爺,而是要履行黨的宗旨,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好幹部。他要求子女們克服幹部子女的驕嬌二氣,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

黃榕兒講述了這次家庭會議後,還自豪地告訴我們,他母親是澳洲華僑的女兒,她放棄了去澳洲與家人團聚的機會,很早就參加廣東省抗日遊擊隊。

黃榕兒說,這次家庭會議,以及父母的言傳身教,影響了自己的一生追求和努力。身為高幹子弟,從小有着優越的生活環境,養尊處優滋長了高人一等的思想。父親的一番話,讓兒子常常思索一個問題,革命前輩們為什麼會願意為了革命付出一切?答案是,為了建立一個讓人民大衆過上好日子的國家,為了中華民族不再受世界列強的欺侮,革命前輩們甘願抛頭顱、灑熱血,在所不惜。這個答案,使黃榕兒在人生的道路上作了不少努力。因此,不管什麼情況下,黃榕兒都懷抱着崇高的理想,熱情地工作,恪守對人民、對社會和對國家的責任。在香港,他積極參加愛國團體活動,為香港落實一國兩制的方針,為香港的繁榮穩定盡自己一份力量。同時,黃榕兒還經常給自己的兒子進行愛國教育,動員兒子參加愛港愛國的活動。

這次尋訪中大校友的活動引起了我們的反思:作為國家最年輕的一代,我們對曆史缺乏了解、對國家大事關心得越來越少,甚至對判斷某個曆史事實的正誤的能力,不少人都是缺失的。凡事隻考慮個人利益,所謂國家、所謂信仰,多數時候隻停留在表面,這讓老一輩們多麼地寒心!

臨走時,黃榕兒先生語重心長地對我們說,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必需我們一代接一代的不懈努力才能實現,希望我們能夠把愛國精神繼續傳承下去,把“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八個字真正落實到行動中,樹立為國家奉獻的信仰,勇敢擔當起對個人、對家庭、對社會和對國家的責任。相信這不僅是對我們大學生的期望,也是對所有青年的期望,筆者在此與諸位讀者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