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往昔歲月,念母校情長--訪89屆校友英偉文博士
發布人:網站管理員
發布日期:2014-01-07
新年将至,福滿人間,在外漂泊的浪子們在一遍遍細數着回家的日子。在這歸心滿人間的日子裡,一位闊别母校多年的校友回到了豐盛堂。化學系89屆畢業生英偉文校友日前回校應邀為母校師生們作關于抗腫瘤藥物研究的報告,我們有幸在報告開始前獲得一個小時的采訪時間,于豐盛堂A401采訪了這位優秀的校友。
英偉文校友1989年畢業于太阳集团app首页化學系,同年免試保送上海有機所攻讀碩士,在1992年碩士畢業後赴美深造,2000年畢業加入波士頓地區生物技術科技公司Synta Pharmaceuticals,成為學術帶頭人。他發起和領導開發的Hsp90抑制劑ganetespib目前正在多個臨床試驗中接受評估,被視為很有希望的抗癌新藥。
再踏上這片闊别已久的康樂園,長久生活異國他鄉的英學長很有感觸。“中大在二十變化巨大”,因為他當年出國之時,國家的經濟還比較落後,而中國現在的發展和學校嶄新的面貌着實讓人感到很震驚,也很興奮和感動。
憶及康樂園裡求學時的時光,一起走過那段青蔥歲月的老師和同學,那是一輩子也無法忘懷的記憶。當問到選擇有機化學專業的原因,英學長答道,有機化學很有意思,元素之間的組合變化遠比其他學科多,很有挑戰性。樂于挑戰的英學長從此跨入了有機合成的門檻并一直為之鑽研。
回想自己的留學經曆,當我們問道出國的原因時,英學長回憶道在讀本科時,并沒有想到出國,去到上海有機所之後周圍出國氛圍濃厚,便萌發了想法。在耶魯做博士後時,英學長的導師是做生物物理的,于是英學長從頭開始學生物物理,這一段經曆,成就了他從有機化學到生物的學科蛻變,學到了很多對蛋白質的知識。現在很多的同學們都懷抱有留學夢,對想要出國的學弟學妹們,英學長的看法是在陌生的環境下生存對年輕人是個很好的經曆,鼓勵他們一定要堅持自己的信念,踏向更遼闊的天空。
當英學長和我們讨論到科研和就業選擇時,他表示現在很喜歡自己的工作。英學長是在機緣巧合下進入synta公司從事腫瘤藥物研究的,在中小型的生物技術公司,很多事必須親力親為。英學長認為自己學到了很多,“從頭做到尾,生物、有機合成到最後的臨床,什麼都要嘗試,是很好的鍛煉。”當問及公司與學術機構的差異時,英學長認為企業不僅是商業,還需要創新,需要一定的冒險精神。企業資金調動的靈活性大,更為自由。
英學長是一名多産的藥物獵人,我們很好奇作為藥物研發者需要有怎樣的素質。英學長達答道從事藥物方面的研究一定要有耐心,有創新,還需要一定的冒險精神。一種新藥從開始研發到最終上市最少也要10年之久,所以一定要有足夠的毅力。關于目前國内與國外在抗癌藥物研發方面的差距,英學長認為主要有投資與産出周期問題,一種藥物的研發至少要十年,而目前中國很少有這樣承擔長期投資能力的企業,其次是生物與化學技術的差距和管理的問題。但英學長同時也提到現在有很多海歸回到國内進行研發工作,國内的實力正在發展。随後,英學長還為我們簡要介紹了藥物開發過程。
采訪最後,英偉文校友對即将到來的九十周年校慶和二十周年院慶表示了祝福。

英偉文校友接受校友小組采訪(攝影:化院通訊社 曹燦)
采訪結束後,英偉文校友在豐盛堂A403作了題為《腫瘤藥物研發的第三浪潮》的報告,向化院的老師們和同學們介紹新型腫瘤藥物的研究,擴寬了大家的視野。報告結束後毛宗萬院長代表學院向英偉文校友贈送了一份禮物,裡面裝載了師生們滿滿的情誼。
春節将至,回家是每一個在外漂泊的遊子的心願。母校也是每一位校友的另一處港灣,希望有更多的校友常回家看看。

英偉文校友和毛宗萬院長合影(攝影:化院通訊社 曹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