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生活,盡心處事——訪化院97級徐劍校友
注1:校友姓名:徐劍
入校時間:1997年(碩士) 畢業時間:2003年(博士)
就讀院系: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 工作單位:廣東省标準化研究院
稿件是否經過校友本人确認:是
校友簡介:徐劍,太阳集团app首页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97級碩士生,2000級博士生,師承蘇锵院士。現于廣東省标準化研究院工作。
注2:作者姓名:詹嘉玲 所屬隊伍:化院廣州3隊
年級:2011級 院系專業: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
采訪時間:2013年7月14号下午6點
采訪地點:太阳集团app首页南校區榮光堂 采訪人:楊麗、陳澤鸾、詹嘉玲
榮光堂的咖啡廳裡,燈光柔和,音樂舒緩,今天我們要采訪的是化院97級的“翩翩君子”——徐劍師兄。他剛剛從河源出差回來,一下車就馬不停蹄地往母校中大這邊趕來。初見徐師兄,這個外表明亮,談吐輕快,有着陽光氣質的年輕男子讓我們印象深刻。随着采訪的進行,幽默诙諧的言語、平易近人的态度盡顯這位化院昔日的“大師兄”别樣的人格魅力。
懷念康樂園的快樂時光
在采訪中,師兄毫無掩飾地流露出他對母校中大眷戀和自豪,他說:“在中大的日子是我度過的最快樂的時光!”
“那個時候在學校,每天三點一線,飯堂、宿舍、教學樓或者圖書館,不過我喜歡運動,是四點一線。每天事情很多,很辛苦,但是晚上睡得很香,很沉。”師兄告訴我們雖然當時的生活簡單又枯燥,但卻很充實,令他懷念。
懷念運動場上那個揮汗如雨的身影。師兄酷愛運動,在讀博士期間,無論多忙,他每天都要騰出一部分時間出來做運動,跑步和打球是他的每日必修課。那時候女生都住在“廣寒宮”,師兄要去打球經常要路過“廣寒宮”,漸漸地,女生們都對這個陽光開朗的大男生熟悉起來。雖然常常累得滿頭大汗,但是師兄覺得特别開心,因為很享受運動之後的那種放松的狀态,更重要的是每天都能見到自己心愛的姑娘。師兄說,他當時有一個願望,就是能夠找到一個美麗溫婉的女孩,然後牽着她的手一起走進婚姻的殿堂。最後,他終于如願以償地與嶺院的一名師妹戀愛了,并且倆人成功地走到了一起。現在他們已經有了一個女兒,一家三口的生活非常溫馨、幸福。
懷念天天泡館的日子。師兄以前讀書很用功、勤奮,他幾乎每天都要早早地跑去圖書館,那時圖書館常常人滿為患,要占得一個好座位不容易。“日出而入,燈熄而歸”,那個時候在圖書館一呆就是一整天,但是他一點也不覺得累和辛苦。師兄開玩笑說:“最好的提神、緩解疲勞辦法就是找個對座是漂亮女生的座位,這樣每當看書看累了的時候,一擡頭就能看見對面的美女,馬上就像打了雞血般,渾身都有勁了!這個就是我克服疲勞、提升動力的方法,真的很管用!”師兄的幽默感讓我們忍俊不禁。
精神的楷模——導師蘇锵
徐師兄是蘇锵院士在太阳集团app首页任教期間收的第一個博士生,至今仍被許多師弟師妹親切喚作 “大師兄”。蘇院士的學生不少,但師兄與導師之間的緣分和感情甚好。蘇院士是他最敬重的一位恩師,恩師不僅引導他走進稀土化學,還用言傳身教的方式教給了他許多寶貴的東西。提起蘇锵院士,師兄的話匣子一下子就打開了。
師兄選擇來到中大,很大的原因就源于蘇锵院士。當時他已聯系好上海複旦大學的考試,但是最後他放棄了去複旦的機會而來到了中大。“蘇老師的人格魅力和學術精神讓我很敬仰,很向往,所以我就直奔蘇老師這邊來了。”師兄如是說。
師兄是跟着導師研究稀土材料的,但是當時學校的儀器設備很落後,連測光譜儀都沒有,為此蘇老師下決心要創立實驗室,但是當時一窮二白,根本沒有資本和條件。于是蘇老師常常要四處跑經費,申請項目,但是科研經費實在有限,要精打細算才行。後來蘇老師與一些工廠、企業合作,不僅可以獲得實驗場地和先進設備的支持,還能從企業中取得一些昂貴稀缺材料。“要不是蘇老師四處奔波為我們争取科研經費,我們也不能無後顧之憂地安心做實驗、搞科研。”師兄說起這些,心裡充滿感恩。
“蘇老師做實驗很嚴謹,他經常很早就出現在實驗室裡,讓我們很慚愧,他是我們的學習導師,也是我們的精神楷模。他常常告訴我們‘為了應用而研究,而不是為了文章’。這種研究思路在當時是很不受重視,當時的風氣是片面追求論文數量的,不太重視科研與實踐運用的結合。現在我出來工作之後更能體會理解老師當年的心情了,他不在乎自己發表了多少篇論文,獲得了多少榮譽,而在乎我們的研究是否能夠促進産業的發展,我們的科研水平是否在提升。但是很可惜的是我們現在跟國外的差距不是在縮小而是在擴大。我們生産的是中低端的産品,引進的技術也不是世界最先進的,我們一直跟在别人後面跑,而不是自主創新超越他們。”師兄眉宇間隐露憂色。“記得當時我申請過一個專利,為此還引起了蘇老師與其他人的争論,蘇老師認為‘專利比文章更重要’,他義無反顧地支持我,支持我們把理論成果轉化生産。”導師蘇锵給師兄留下了很深刻的影響,成了他的精神楷模。
活在當下,過好每一天
師兄現在對生活很珍惜,很感恩,很知足。他說要用現在心來生活,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也不可得,唯有現在心是自己真正能夠掌控和主宰的。
“現在的人都很浮躁,我自己也不例外。不能靜下心來腳踏實地學習、工作和生活,這是很糟糕和悲哀的事情。過好當下的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當我們在讀高中的時候就憧憬着大學生活的種種美好,而忘記了欣賞當下充實而進取的生活;當我們來到大學之後,又不能安下心來樂觀積極地面對當下的生活,而是向往着畢業以後的社會生活;而當我們畢業工作以後,又反過來懷念大學生活,遺憾自己曾經沒有用心珍惜……所以正如徐師兄所說的,要活在當下,用心過好每一天,這樣才不負青春,不愧對自己的人生!
當問及如何做學術研究時,師兄說了一句:“從大處着眼,從小處入手。”師兄建議我們在本科階段要“博學”,廣泛地閱讀各類學科的書籍,尤其是接觸其他學科的書籍,這樣除了增長知識外,還能使思維更加開闊,為日後做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每一條路都是自己的選擇
在采訪過程中,我們曾請教他關于大學生擇業、考研等方面的問題,尤其是大學時是否需要考各類證書、争取較高的績點、盡可能地多拿獎學金等較為敏感的話題,回應這些,他的觀點是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做到自己能做的就是最好,盡力而為不後悔。
他在采訪中這樣說道:“多年以後,我才明白原來我們走的每一條路都是自己當初心甘情願去選擇的,既然是自願的那就不要後悔。”有的人願意在早上早早爬起來讀書,泡在圖書館裡,直到熄燈才回來;有的人願意整天宅在宿舍裡玩遊戲,熬到半夜,直到中午才醒起;有的人願意把更多的時間花在學生會社團上,謀求人事的通達;有的人則願意把時間花在旅遊、兼職賺錢上面;有的人忙着做科研項目,鑽研學術;有的人則熱愛運動,隔三差五往運動場上跑。他說:“沒什麼可抱怨的,都是自己的意願。對于每一條路,我們除了喜歡還要有包容,喜歡它的某部分,而包容它的全部。”每個人現在願意花時間的事情都是他們喜歡,或者是認為必要的事情,這些都是自己的選擇,沒有對與錯,因為不喜歡承受那一份辛苦,所以也無緣那樣一條路。“每個人執著的東西不同,所以走的路子也不盡相同,既然都是自己選擇的路,那就不要後悔。”師兄的語氣變得有些語重心長,幾番肺腑良言,令我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