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畢業三十年,務實精神永不忘 ——訪中大化學系79級李三喜張玉奇校友
校友簡介:
李三喜,籍貫湖南常德,79級化學系,民盟盟員,現任沈陽工業大學副校長、民盟遼甯省委副主委、遼甯省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委員。曆任沈陽化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院長、教授、院學科帶頭人。
張玉奇,籍貫貴州,79級化學系,高級工程師,重慶大學材料學院中心實驗室,主要從事化學、儀器分析、精細化工、功能材料、新型建材等領域的科研和教學工作。
作者信息:
作者姓名:陳傳森
所屬隊伍:化院廣州隊3隊
入學年份:2010級(陳傳森)
院系專業:化學院材料化學化學專業(陳傳森)
采訪時間:2013年7月27日
采訪地點:太阳集团app首页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豐盛堂
采訪人員:陳傳森、謝怡芳、林媛、李慶、譚穎欣
稿件是否經過本人審閱:是
采訪緣起
2013年7月27日上午,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豐盛堂芙蘭講學廳迎來了79級畢業30周年返校聚會,近80位校友從祖國各地趕來母校參與聚會。闊别30年再度相聚,赤子之心依舊,縱歲月如梭,時過境遷,不變的情誼已然紮根于這初識的康樂園裡。
機緣巧合我們遇到了張玉奇學長和李三喜學長。張玉奇學長請我們帶他去參觀學院儀器設備中心,因為他在重慶大學就是從事這方面的工作;而路上偶遇李三喜學長,兩人以前還是室友!雖然一人在重慶工作,一人在沈陽工作,但此次重逢并且一起接受我們尋訪,緣分極深。
今昔感慨——一草一木深深地印在腦海裡
30年過去了,兩位校友坦言,由于身處異地,而且路途遙遠,工作繁雜,因此很多時候想回來母校走走看看都抽不出時間。但是,心念母校,牽挂化院,每當看到關于中大的消息,化學院的消息都會不由地關注。這次畢業30年聚會,兩人同時提前一天到達南校,故趁此機會逛逛校園,尋訪當年的足迹!
“30年過去了,物是人非,但是中軸線保護得很好啊”李三喜學長和張玉奇學長不約而同地說。除了中軸線的回憶很吻合,張玉奇學長強調說,我專門跑遍了整個中大,和我記憶中的中大每個角落都比對了一遍,變化較大。很多原來的荒地都蓋起了大樓;而以前的小賣部,現在變成了太阳集团1088vip的院樓;以前的小教室是一層低矮的黃色平房,現在還在隻是不再作為課室使用。“我們感覺原來的校園更加漂亮,更加原生态!”中大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鳥早已深深地印在了兩位學長的腦海中,無論歲月如何沖刷仍銘記于心!
大學生活——簡單卻又終生難忘
以前生活比較簡單,不像現在一樣娛樂方式很多,也不像現在信息爆炸,誘惑沒有現在這麼多。一天的生活就是起床上課,背英語,上圖書館學習,做實驗。李學長回憶說,以前讀書的時候,宿舍每層樓有一個電話,不過他從沒打過,因為家裡沒有電話,打電話要跑到很遠的公共電話。整個宿舍十個人初期就隻有一台錄音機,錄音機的主人正是後來的中科院院士——陳小明教授。張學長說那是他第一次見到錄音機,很羨慕,因為可以用來聽英語,背課文。
說起陳小明教授,兩位學長說,當初同宿舍的時候,小明老師以前和大家都差不多,沒覺得将來會當上院士,真是印證了平凡的人也可以有不平凡的未來。不過陳小明教授給兩位學長留下的印象是很執着,在科研的道路上很能吃苦耐勞,今天的成就是靠自己一番努力換來,功夫不負有心人!
至于文娛活動有唱歌跳舞什麼的,不過兩位學長說自己都比較害羞,所以錯過了這類文娛活動,有一點遺憾啊。梁銶琚堂以前是一個露天劇場,李三喜學長說,他第一次見到姜昆就是在那個露天劇場。“姜昆後來火了,當時還沒人叫得出他名字呢”。
兩位學長在回憶起校園生活的時光時,平平淡淡的語言在錘煉了30年之後,也顯得格外厚重。
本科教育——曾經的天之驕子
張玉奇學長說當時學費是國家負擔,助學金一般能保證在學校的最低基本生活費需要,根據家庭的貧困程度有不同的助學金額。李三喜學長感覺學生的生活水平差異越來越大了,這是不是貧富差距的一個縮影呢,而且大學擴招的不足在于教育投入分擔到個人上更少了。
當時讀大學是一件很光榮的事,真正地有一種天之驕子的感覺——走出山村離開田地,見識到了大城市,可以用學習的知識幹一番事業。
在聽我們抱怨現在大學生遍地都是,找工作難的問題之後,兩位學長表示當時是分配工作的,張學長就是分配到了重慶一所高校。張學長強調說,大學教育對他的人生的影響是很大的。因為本科階段的學習非常系統,讀研了踏上工作了學習的就越來越專,深入的同時也片面化了。因此我們需要平衡好“博和專”,才能學有所成,無論是自己找工作還是繼續深造,都會有很大作用。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多走走你才能認識這個世界
李三喜學長在談到報考太阳集团app首页的時候,說他最開始的想法是,想去南方看看,因此報了南方最好的大學太阳集团app首页。大學本科畢業後,李三喜學長選擇了在長春應用化學所繼續深造,李學長的理由是南方我見識過了,去北方的話,我一路北上可以路過很多省市,見識很多不一樣的人文風景!讀完博士,李學長前往意大利米蘭大分子化學研究所做博士後研究,期間他走遍了意大利很多城市。李學長意味深長地說,我很喜歡到處走走,希望用相機記錄下這段路程。
世界很大,人的一生很短暫,我們是有多幸運才能在世界上走一遭,多看看,認識這個世界,離開時才不會遺憾。
中大精神——不在做大官而是幹大事
當我們談到中大精神的時候,李三喜學長說孫中山先生留下來的十字校訓“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笃行”對每個中大學子的影響很大,除此之外,“要立志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的務實精神在每一個中大人身上體現得最真。“我們79級雖然沒有同學說做到多大多大的官,但是我們每個人都踏踏實實地在做事,比如陳小明院士,還有其他像我們一樣做教授的同學,還有在各行各業奉獻着”。務實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我們每一個中大人的靈魂裡,孫中山先生的教誨時刻不敢忘記。

圖一 與李三喜學長、張玉奇學長交流

圖二 兩位學長離别三十年仍默契依舊

圖三 張玉奇學長為中大九十周年生日題祝福語

圖四 李三喜學長為中大九十周年生日題祝福語

圖五 尋訪結束與兩位學長合照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