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母校90華誕陳運河劉修婉校友伉俪續捐簽約儀式圓滿舉行

發布人:網站管理員

       8月19日,慶祝母校90華誕陳運河劉修婉校友伉俪續捐簽約儀式在我院芙蘭學術中心圓滿舉行。香港公開大學校長黃玉山教授,香港大學教授李焯芬院士、香港能仁書院副校長單周堯教授,香港饒宗頤文化館館長陳萬雄博士,我校黨委副書記李萍教授、副校長李善民教授、黃天骥教授、陳家祺教授、陳樹輝教授、人事處處長駱騰、人事處副處長楊佩青、教育發展基金會秘書長李漢榮老師、副秘書長孔曉慧、黃源穗老師、我院院長毛宗萬教授、黨委書記古小紅老師以及物理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院長李寶軍教授、書記歐陽可全老師等約30人參加了續捐簽約儀式。

        捐贈儀式上,我校副校長李善民教授代表母校與陳運河校友簽訂了《慶祝母校90華誕陳運河劉修婉校友伉俪續捐協議》,我院院長毛宗萬教授與陳運河校友簽訂了與我院相關的捐贈協議。今年正值我院二十周年院慶及化學學科創辦九十周年,陳運河劉修婉校友再次慷慨解囊,向學校捐款1660萬元,包括向我院續捐人民币380萬元,其中180萬元繼續用于芙蘭勵教獎學金(2018-2024年)、新增200萬元(2014-2024年)設立“芙蘭人才引進基金”、“芙蘭獎教金”項目,支持我院引進高層次人才,師資隊伍建設;以及獎勵優秀青年教師、和在教學科研管理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教職工。此次捐贈儀式上同時還進行與物理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捐贈項目的簽約。

我校副校長李善民教授代表母校與陳運河校友簽訂協議

合影

毛宗萬院長與陳運河校友簽訂協議

        我校黨委副書記李萍教授為校友伉俪對母校的默默奉獻和一片誠摯深表感動,并代表學校向他們贈送了紀念品及鳴謝證書。李焯芬院士更對兩位校友伉俪不求回報、全心全意、淡泊名利的奉獻精神表達了由衷的敬佩,并希望中大學子在提高專業素養的同時學會感恩。兩位學長深情感謝母校的培養,希望學校師生發揚芙蘭精神,潛心治學,為國家繁榮富強做出更大成績,同時期望在母校生日之際,有更多的校友加入到支持母校、支持教育的行列。

合影

李萍副書記代表學校向陳運河劉修婉校友伉俪贈送紀念品

會後合影

會後合影

附件1 陳運河劉修婉校友捐贈項目:

自2005年至今,化學系63級和物理系64級的陳運河、劉修婉校友伉俪支持我院發展,累計捐贈總額已達到1040萬元(含本次續捐的380萬元)。其中,前期捐贈的660萬元,主要用于:芙蘭勵教獎學金一期、芙蘭勵教獎學金二期、芙蘭中心建設工程款;本次續捐的380萬元主要用于:芙蘭勵教獎學金二期-補充協議、芙蘭人才獎勵金(含  芙蘭人才引進基金、芙蘭獎教金)。

 

附件2 南方日報2014年8月20日報道:

伉俪校友捐贈母校3200萬

————太阳集团app首页史上最大筆個人善款,曾化名“孫念恩”設立芙蘭獎

南方日報訊  3212萬元!19日上午,太阳集团app首页舉行“芙蘭獎”續捐儀式,該校化學系63級校友陳運河和物理系64級校友劉修婉伉俪再向母校捐贈1660萬元,累計捐贈超過3200萬元,這也是太阳集团app首页接到的以個人名義捐贈的最大一筆善款。

19年間回饋母校1500萬餘元

自1995年開始,太阳集团app首页物理系就連年收到一筆捐款,要求設立“芙蘭獎勵教獎學金”,資助教工科研,改善他們生活。讓人費解的是,這個落款為“孫念恩”的捐贈人,從不露面。

彼時,中大教師生活并不寬裕。我國著名的光譜物理學家、太阳集团app首页教授高兆蘭,是中國光學、光譜學的開拓者之一,但她當時一度生活拮據。物理系決定,将芙蘭獎勵教獎學金頒給高兆蘭教授。但這讓年邁的高教授陷入不安:“一定要當面見見這位資助人,我才收這筆錢。”

由于高兆蘭教授的執着,中大物理系多方查找,這才揭開了捐贈人“孫念恩”的神秘面紗。他們是中大化學系63級校友陳運河、物理系64級校友劉修婉伉俪。“孫念恩”的含義,孫是指孫中山,念恩,即懷念母校、感恩老師。夫妻倆早年求學中大,20世紀80年代移居香港,投身實業。

“大學就是大師,我雖未做科研,但對投身科研的科學家很敬佩。”劉修婉女士告訴筆者,“芙蘭”本來是指蘭草,借此表達“對名師的景仰,對教育的禮贊。也是寸草對春晖的思念,校友對母校的責任”。

從1995年至今,陳運河和劉修婉伉俪相繼設立了中大物理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獎勵教獎學金、太阳集团app首页芙蘭獎和中大芙蘭學術中心,累計捐贈1552萬元。19日的續捐儀式上,夫妻倆決定再向母校捐贈1660萬元,捐贈期從2014年起一直持續至2028年。

資助年輕學者投身學術

受陳運河和劉修婉伉俪邀請,1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院長李焯芬,香港公開大學校長黃玉山以及香港太平紳士、聯合出版集團原總經理陳萬雄等知名人士專程從香港趕到廣州,參加一年一度的中大“芙蘭獎”評審。

據悉,“芙蘭獎”獎勵學校科研學術傑出貢獻的個人和團隊,文理醫學科均有分布,以提升太阳集团app首页科研學術水平。黃玉山告訴筆者,中大在評審時,着重希望通過正面鼓勵,激勵年輕人堅持投身科研。李焯芬也表示,最近幾年“芙蘭獎”獲獎者平均年齡越來越低,不僅是對這些學者獲得優異成績的肯定,更是一種對服務社會價值取向的激勵。

“陳運河夫妻倆在香港并非大富大貴,平時非常低調,生活非常簡單,在香港甚至沒有私家車,都是坐地鐵出行。但他們對母校的感恩之情讓人感動。”中大教育基金會一位老師透露,陳運河和劉修婉伉俪不僅僅捐錢,更心系母校學術科研進步,希望通過“芙蘭獎”資助中大年輕有潛力的學者,提升中大科研實力。

原文鍊接: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4-08/20/content_73415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