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YSU·校友演講】淡泊明志 甯靜緻遠 物理系1969屆校友劉修婉在2014年學位授予儀式(第11場)上的演講

發布人:網站管理員

劉修婉,1964年至1969年就讀于太阳集团app首页物理系,獲得學士學位。現為太阳集团app首页教育發展基金會理事、香港大學基金會名譽顧問。陳運河(化學系68屆校友)劉修婉伉俪為太阳集团app首页芙蘭獎,太阳集团app首页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太阳集团app首页物理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芙蘭勵教獎學金捐贈者。

演講

劉修婉校友演講

尊敬的許校長,朱副校長,我的老師莫教授,各位老師、同學:大家好!
出席學位頒授儀式多次,都是家長身份。
從未想到,會以學長身份,出席自己院系的學位授予儀式,
更恰逢母校九十華誕、大喜之年!
感動感慨,五十年前,悠悠往事,湧上心頭!

1964年金秋,我們考進中大。
康樂園的美麗,令人驚喜;
緊接着,校慶40周年一連串活動,令人振奮。
我們,就像今天的你們,揚着青春笑臉,
在小禮堂,在大操場,期待着尊敬的校長,宣布慶典開幕!
更幻想着、期待着,自己的學業、人生,
在這崇高的大學殿堂,同時揭開序幕!

遺憾的是,因曆史原因,學業中斷!
故此,平凡的我,今天隻能借花獻佛,
下選三句聖賢之言,穿插幾個所見故事,談談一己感悟。

第一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數十載閱事閱人,體會深刻:旨哉斯言!
前半句,宜勵志;後半句,應敦行。
一份普通甚至卑微的職業,一件尋常甚至細小的工作,
務必不辭勞苦,全力以赴,認真做好。
否則,别說上天,就是上司,都不會把大任小任,
連同可能的大機遇小機遇,放到你面前!

機會從來隻留給有準備的人。
這準備就是:苦心志,勞筋骨。

當紅線女隻是戲班配角,某日,主角病了。
她頂替出場。全因苦練在先,脫穎而出!
自此,她不再是配角,不止是主角,她是粵劇巨星。

計亮年院士,化工學院教授。
80高齡,大年初一,就進實驗室。
天道酬勤,令他赢得2013年廣東省最高榮譽的
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

第二句:“淡泊明志”。
國畫大師吳冠中的代表作《雙燕》,
用獨具匠心的水墨演繹,讓我頓悟,何謂“淡泊”。

兩道墨彩,平直無奇,橫貫畫面,勾勒出屋脊地基。
兩朵墨痕,淺淡輕柔,斜向屋頂,點染出回巢雙燕。
畫面大片留白,但你切實看到,
那空白,是故鄉的藍天,祖屋的粉牆,村口的池塘。
畫面當然無聲。但你仿佛聽到,
遊子的行吟,歸家的腳步。

簡約淡泊,竟如此強烈地渲染出,濃濃的鄉愁。
這就是大師大作!
我一下懂了:
高手的留白,展現的是深厚豐滿的内涵;
高人的淡泊,彰明的是超凡脫俗的心志。
這就是不一樣的藝術、學問,不一樣的人生!

不久前,同學轉來網上文章,内中一話刺痛了我:
近二百年,發明無數,但,從蒸汽機、互聯網,
到一枚回形針,都不是中國人發明。
個中原因,值得精英痛加思考。
至于個人原因,我想,發明者多是:
淡泊名利,我行我素;遠離塵嚣,天馬行空。

第三句:“甯靜緻遠”。
唐詩寫靜,頗多好句,耐人尋味。
“鳥鳴山更幽”。山幽,林靜,鳥飛來,鳴于木。
引申之:幽靜,靈感就會如小鳥,飛來栖息;
以美妙鳴唱作為前奏,讓你譜寫接下來的大樂章。

兩位物理學家,絕對是理工人的偶像:
一位,三十來歲,就得諾獎。
一位,十來歲時,下鄉、種田,得知恢複高考,洗淨腿上泥巴,決然走進考場。今天是我們的校長。
我敬佩,細想:二位之名都有“甯”字。
必是以“甯靜”而“緻遠”,遠見、遠行,遠遠領先!

上月,出席香港公開大學校長就職典禮。
适逢公大銀禧之慶,典禮有一儀式:
校長和師生代表,把各自計劃藍圖,放入時間錦囊。
約定25年後,金禧之慶,再度打開。
在場的我,砰然心動:
該把什麼心願,放入我的時間錦囊?

今天,我找到了:就是當日校長緻辭,反複強調的
“終生學習”,尋找人生“全新起跑線”!
“終生學習”,四個大字,我特地複印多份,今日分送學弟學妹。
最後一份,留給自己,作為心願,放入心中時間錦囊。
學弟學妹的計劃藍圖,當然宏大得多。
更應在今天,2014年6月26日,你們的大日子,
把宏圖大願置于心頭錦囊。
這樣,日後人生路上,
無論坦途曲徑、高峰低谷,理想與你,風雨同行!

十年之後,相約重返康園。
各自打開背包,交換遊記相冊,分享征途的驚險故事、迷人風光。
再打開心中錦囊,看着今日的理想與激情,
像五彩氣球,逸出高飛。

當每個中大人,都讓理想升騰,上摩藍天,
必是百年校慶,壯觀的一幕!

最後,我要說:惜緣感恩。
珍惜在中大得着的善緣。感恩母校給我們的一切。
像花兒用萬紫千紅、小草用絲絲翠綠,回報春晖。
用我們的全部心意回報母校。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