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張傑鵬教授團隊在Nature Materials發表吸附分離新概念:中間尺寸分子篩

稿件來源:院辦 發布人:李心宇 編輯:院辦 責任審核人:陳文波

        近日,我院張傑鵬教授團隊在Nature Materials發表論文,報道了配位聚合物多孔材料吸附分離研究的新進展,提出并驗證了中間尺寸分子篩概念。

圖1

1 2019715日我院張傑鵬教授團隊在Nat. Mater.發表論文

 

        化學混合物的分離與提純是化工行業中的能耗大戶。例如,作為合成橡膠、熱塑性塑料、樹脂等的單體原料,苯乙烯主要産自乙苯的催化裂解/脫氫反應。因為該反應受熱力學限制,産物中含有大量未反應的乙苯原料,還有一些副産物如苯和甲苯。工業上一般需要使用多個真空蒸餾/精餾塔才能得到聚合純度(99.5%)的苯乙烯。

        将傳統分離純化技術如蒸餾改為基于多孔材料的吸附分離有望大大降低能耗。分子篩(molecular sieve)具有分子級均勻孔徑,可以隻讓小于孔徑的分子通過,可以達到理想的吸附選擇性。但是,當混合物中存在多種尺寸各異的成分,而且提純目标不是尺寸最小的成分時,分子篩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例如,苯乙烯的尺寸介于乙苯和苯/甲苯之間,用分子篩無法通過一次吸附獲得高純苯乙烯。

        張傑鵬教授研究團隊長期緻力于配位聚合物多孔材料的設計、功能和機理研究,已發展了“動力學控制的柔性”(J. Am. Chem. Soc. 2008, 130, 6010; Natl. Sci. Rev. 2018, 5, 907)、“親水孔道捕獲疏水分子”(Nat. Commun. 2015, 6, 8697、“控制客體分子構型調控吸附選擇性”(Science 2017, 356, 1193)等多種吸附分離理論/概念。最近,他們又提出了一種新的吸附分離原理,稱為中間尺寸分子篩(intermediate-sized molecular sieveiSMS),能在複雜混合物隻吸附中間尺寸的目标成分,解決類似苯乙烯分離提純等重大需求。為實現這種特殊的吸附行為,多孔材料必須具有合适的柔性,從而結合熱力學原理(太小的分子吸附能不足以打開柔性框架)和動力學原理(太大的分子尺寸超過打開的孔窗)排除非目标成分。他們設計合成了一例具有限制柔性的配位聚合物多孔材料MAF-41,實現了在乙苯、苯乙烯、甲苯和苯混合物中超高效純化苯乙烯(選擇性3300),隻需一次吸附脫附循環,即可獲得純度99.9%+的苯乙烯。MAF-41還具有超高熱穩定性(500 oC)、水穩定性(沸水,pH 314)以及超疏水特性,有利于實際應用。

圖2

2 傳統分子篩效應和中間尺寸分子篩效應對比

 

    Nature Materials雜志同期發表了Morris教授(University of St Andrews)的新聞評述論文(http://dx.doi.org/10.1038/s41563-019-0437-x),高度評價了該項工作。

        論文第一作者為周東東博士(2016年畢業于我院,現為我院特聘副研究員),張傑鵬教授為通訊作者。論文合作者包括太阳集团app首页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的陳品工程師、杜雲飛教授以及顔輝博士。

        該工作得到了陳小明教授的大力支持,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珠江人才計劃本土創新團隊和廣東省重點區域研發計劃項目的資助。

 

        論文鍊接:http://dx.doi.org/10.1038/s41563-019-0427-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