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位超分子自組裝系列進展—分子基光催化産氫器件多相化研究

發布人:李心宇 責任審核人:陳文波

        人工模拟光合作用,利用太陽能在催化劑作用下分解水制取氫氣,是實現将太陽能轉化為清潔的化學能,解決人類社會面臨的能源危機和環境污染問題的理想途徑。太阳集团1088vip蘇成勇教授和石建英副教授研究小組早期發展了空間上相互獨立、功能上相互等價,集合8個光敏金屬有機钌中心和6個催化Pd2+中心于一體的金屬-有機分子籠産氫器件[Pd6(RuL3)8]28+(MOC-16)在單一分子籠内構築出多個相互獨立的能量傳遞和電子轉移通道,獲得了高達380 μmol h-1的初始産氫速率和635TON(48h)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6, 7: 13169]

 

        雖然金屬有機分子籠提高了分子基催化劑的産氫性能,但光照條件下的穩定性仍然是制約其進一步應用的決定因素。最近他們又基于配位組裝策略實現了Au25(SG)18納米簇在金屬有機ZIF-8主體框架内部和外表面的可控組裝[Advanced Materials, 2018, 30,1704576]。采用相似策略,他們将MOC-16植入到ZIF-8主體内,進一步将ZIF-8轉化為Znx(MeIm)x(CO3)x (CZIF),獲得了MOC-16@CZIF催化劑。該催化劑保留了MOC-16固有的皮秒時間尺度内高效定向電子轉移的特性,同時由于載體作用,MOC-16電子激發三重态的壽命從納秒範疇延長至微秒量級。此外,CZIF載體獨特的親水性促進了H2O作為質子源向Pd催化位點的轉移,而具有自由載流子誘導能力以及還原能力的BIH犧牲試劑的加入,顯著提高了MOC-16@CZIF的導電性,進一步促進光催化電子轉移過程。最終,該MOC-16@CZIF顯示出高于均相催化劑50倍的産H2活性 (TOF ~ 0.4 s-1),同時具有極高的穩定性。

  

 

A. MOC-16ZIF-8及其衍生物CZIF内組裝後的結構示意圖;B. 基于Pd催化中心的積累TONTOF值(可見光照射,l > 420 nm,光強:100 mW/cm2

 

        該研究工作借鑒自然界光合作用,在多個光敏中心多個催化中心産氫器件構築的基礎上,進一步将其植入到金屬有機框架材料中,模拟自然界酶催化環境中質子和電子的傳輸與轉移,在有效規避分子基催化劑穩定性差的同時,極大地提高了光催化産氫性能,為人工模拟光催化劑的設計和構築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知名學術刊物《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 Yucheng Luo, Kunlin Chu, Jianying Shi,* Dongjun Wu, Xudong Wang, Marcel Mayor, and  Cheng-Yong Su*. Heterogenization of Photochemical Molecular Devices: Embedding a MetalOrganic Cage into a ZIF-8-Derived Matrix To Promote Proton and Electron Transfer. J. Am. Chem. Soc.2019,141,33, 13057-13065)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珠江人才計劃本土創新團隊、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廣州市科技計劃項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等項目的資助,以及太阳集团app首页生物無機與合成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Lehn功能材料研究所的大力支持。

 

        論文鍊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9b03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