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集团app首页化學專業強基計劃培養方案

發布人:張豔萍 責任審核人:馮雙

      根據《教育部關于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教學〔2020〕1 号)等有關文件和會議精神,落實強基計劃本博銜接培養,特制定培養方案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專業簡介

      太阳集团1088vip前身是創辦于1924年的太阳集团app首页化學系,已有近百年的悠久辦學曆史和優良學術傳統。筚路藍縷,以啟山林,一代代化學人秉承孫中山先生“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訓,振興中華,矢志不渝,經過近百年的奮鬥和發展,太阳集团1088vip已在國内外形成重要學術影響力。

      太阳集团1088vip設立化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兩個本科專業。化學專業于1993年被國家教育部批準為“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1991年和1998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先後設立化學學科博士後流動站并獲得化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007年獲批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2019年獲批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太阳集团1088vip于2012年開始實施國家“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

      太阳集团app首页化學學科影響力突出,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榜單,在第五輪學科評估中,太阳集团app首页化學學科取得了良好成績,ESI排名進入全球前0.5‰,多個排行榜中學科排名進入全球前50。2024年,7人次入選ESI全球高被引科學家;13人次入選Elsevier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

      迄今學院榮獲發展中國家科學院化學科學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3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1項、廣東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2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一等獎13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二等獎24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三等獎15項。十四五期間,學院教師在高水平科研論文上取得突破性進展,新增Science,nature期刊各1篇,Nature、Science子刊及三大頂尖化學刊物及以上高水平論文264篇

      (二)師資隊伍

      學院現有教職員工154人,專任教師99人。其中教授57人,副教授42人,博士生導師83人。師資隊伍中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2人,教育部國家級高層次人才6人,教育部國家級高層次青年人才2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0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1人,973首席科學家1人,中組部“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5人,中組部“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4人,國家級海外青年高層次人才20人,廣東省特支計劃傑出人才3人、領軍人才7人、“珠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

      (三)教學及科研條件資源平台

      太阳集团1088vip擁有豐富的教學及科研資源平台。化學專業1993年經國家教育部批準為“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2012入選國家“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基地。太阳集团app首页化學實驗教學中心于2006年首批獲批“國家級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學院現擁有“聚合物複合材料及功能材料”和“生物無機與合成化學”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新型聚合物材料設計合成與應用”廣東省重點實驗室;“環境與能源化學”廣東省普通高校重點實驗室;“廣東省高性能有機聚合物光電功能薄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熱敏性精細化學品合成與分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功能生物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廣東省環保功能油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精細石油化工技術”廣東高校工程中心。擁有一大批國際先進水平的儀器設備,如球差校正高分辨透射電鏡、綜合物性測量系統、激光共聚焦掃描顯微鏡、高分辨電噴霧飛行時間質譜等,構建了大型儀器共享平台,為本科生、研究生教學科研提供有力保障。

      學院與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超分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以及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納米技術研究所合作建立高水平國際聯合研究所-Lehn功能材料研究所,建立聯合培養研究生、科研人員互訪交流機制,為學生培養提供國際交流平台。

      二、培養目标及培養要求

      本專業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培養能夠引領未來的人,堅持以學生成長為中心,堅持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着力提升學生的學習力、思想力、行動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備寬厚而紮實的化學知識基礎,掌握化學認識世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具備較強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等學科能力素養。博士階段,以“敢創新、攀高峰、擔使命”為培養目标,深入結合國家戰略需求的科學技術問題,進行應用導向的基礎研究,培養國家戰略需求緊缺的高端研究型人才和行業領袖。

      1. 本科階段學生培養管理

      強基生本科階段實行多階段考核和動态進出培養管理機制。每學年(本科階段第一、二、三學年)組織開展強基生培養質量評估,根據學生課程成績、科研訓練表現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核、科學分流、按需補錄,本科三年級及以上學生原則上不遴選補入。綜合考核未達到強基計劃培養要求及個人申請退出的強基生,經院系工作小組研究、黨政聯席會議審議通過、教務部審核備案後,退出強基計劃,轉入本專業的普通班就讀。退出強基計劃的學生原則上不得再轉專業,不再具有申請免試攻讀研究生資格。因休學等原因調整就讀年級的強基生,由院系負責組織參加學籍異動後所屬年級強基生的考核和分流,占用所屬年級強基生指标。退出學生和轉入其他年級學生空出的強基生名額,用于從校内選拔有意願加入強基計劃培養且綜合素質優秀的學生。

      強基生入學後,本科階段原則上不得調整專業。确有特殊困難或者特殊需要,無法繼續在錄取專業學習的,學生可在年度考核期間提出調整專業的書面申請,經所屬院系和拟轉入院系工作小組研究、黨政聯席會議審議通過、公示無異議并報教務部審核備案後,轉入本校強基計劃招生專業範圍内的相近專業就讀。

      2. 本研銜接辦法

      太阳集团1088vip強基生實行“本-博銜接”培養模式,本科階段4年,博士階段5年。本科階段第三學年結束,對強基生進行轉段考核。通過考核者獲得轉段資格(推薦免試直接攻讀本校博士學位研究生資格),轉入研究生相關專業繼續培養,轉段專業包括化學(0703,太阳集团1088vip)、材料科學與工程(0805,太阳集团1088vip)、化學工程與技術(0817,太阳集团1088vip)、材料與化工(0856,太阳集团1088vip);未通過考核者退出強基計劃。轉段學生資格審核确認、報考、錄取以及備案公開等相關工作均參照推薦免試工作統一在“全國推薦免試攻讀研究生信息公開暨管理服務系統”進行。

      通過轉段考核的強基生可在導師指導下提前修讀研究生課程,所獲得學分由研究生階段培養院系審核後,報研究生院認定。通過轉段考核的強基生達到本科畢業要求、獲得學士學位後進入研究生培養階段,按研究生院有關規定辦理研究生學籍注冊。研究生階段第二學年,研究生院組織院系對強基生進行綜合考核與分流,綜合考核與分流工作納入同年級直博生第一學年考查工作進行。通過考核者繼續按培養方案攻讀博士學位;未通過考核者按研究生培養相關規定進行分流。有特殊原因可以延長學習年限,從研究生階段入學時間起,直博生最長學習年限為8年。

      三、畢業要求及授予學位

      1. 本科階段畢業總學分要求為154學分,完成培養方案規定學分,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2. 直博階段畢業總學分不少于40學分,完成培養方案規定學分,且學術成果達到規定要求,通過論文答辯者,授予博士學位。

      學位授予按學校相關規定執行。

      四、培養方式

      “化學強基班”實行導師制,單獨編班,制定個性化培養方案。以“強基礎、重素質、突創新”為理念,依托高水平師資隊伍、雄厚的教學科研平台資源,為“化學強基班”學生提供有力保障。

      強化學科基礎兼顧個性培養。學生在完成基礎課和核心課程後,可根據個人研究興趣,在本科階段高年級選修創新性課程、研究性課程等,給予學生更大的自主選擇空間,為學生個性化成長和發展提供機會。

      實行導師制。導師隊伍由學科名師、優秀教師組成,指導學生學業發展和科學研究,以最優秀人才培養更優秀人才。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鼓勵本科生提前進實驗室開展科研訓練,将書本所學知識與實際科研工作相結合,并為未來研究方向奠定基礎。

      本博銜接培養。優化本博有效銜接的育人機制與課程體系,本科生階段提前修讀博士階段課程,學分互認。加強培養過程管理,建立學生成長檔案,本科階段夯實學科能力素養,探索明确研究方向,為順利銜接博士階段科學研做好準備。

      加強學術交流,拓展學術視野。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策略,一方面,邀請國内外知名學者做學術講座、Lehn功能材料研究所Lehn教授等國際知名學者授課,拓展國際視野;另一方面,赴上述高校/研究院/企業參觀交流,直觀了解國家戰略需求和“卡脖子問題”。

      五、課程設置

      1. 通識教育課程

      在“人文與社會、科技與未來、生命與健康、藝術與審美”四個通識教育模塊最低選修8學分,其中須包含2學分“藝術與審美”課程。在此基礎上,強基計劃還設置基礎前沿研讨課、拓展工具類課程等。

      2. 專業教育課程

      專業教育課程分為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兩類。

      專業必修課分為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專業實踐課。專業基礎課包括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實驗室安全與學術道德、化學進展、無機化學(I、II)及實驗、分析化學(I、II)及實驗、有機化學(I、II)及實驗、物理化學(I、II)及實驗、結構化學、波譜解析、現代化學研究方法與實驗(I、II)共25門課程;專業核心課包括金屬有機化學、物質表征的儀器分析方法、功能配位化學、環境化學、能源化學、綜合化學實驗共6門課程;專業實踐課包括科研技能訓練(I、II)、生産實習、畢業論文共4門課程。這些課程反映了化學專業的核心内容以及專業的特色與水平,培養學生具備專業基本素質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專業選修課構建特色化的專業選修課模塊,包括相關專業核心課程、博士階段專業限選課程,為學生提供進一步的專業教育,深化對化學的理解,也為學生後續的交叉學科學習和深造提供準備。

      3. 特色課程

      為強基班開設《化學中的數學方法》《程序設計方法》《Mordern Chemistry and Nanotechnology》(全英課程),加強通專融合,培養良好的科學素養。開設《物質表征的儀器分析方法》,學校測試中心面向強基生開放核磁共振波譜、掃描電鏡、透射電鏡、掃描探針顯微鏡、X射線衍射及光電子能譜等大型儀器。學生規模3-4人/組,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大型儀器分析技術的講授,結合實操,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不同儀器分析技術的原理與應用,為未來科研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開設《綜合化學實驗II》高階化學創新實驗,通過材料、環境、能源、儀器拆裝等模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研究設計方案,為學生提升整體能力創造條件。

      六、配套保障

      1. 組織保障

      成立由書記和院長負責的強基計劃工作小組,由主管教學副院長具體負責和協調落實各項工作。強基計劃工作組負責制定管理規定制度、制定課程設置方案和教學計劃、組織開展多階段考評、選拔強基計劃導師組等。聘任優秀青年學者擔任班主任;由學院團委和學工辦負責學生的思想品德、生活等。

      2. 經費保障

      學院統籌使用各類教學經費,支持強基生的培養,并設立專項獎學金,為學生開展課程教學、科研訓練、創新實踐、學術交流等提供經費保障。

      3. 師資保障

      學院組織最佳的師資力量支持強基班小班教學,遴選優秀教師擔任強基生導師。同時,依托太阳集团app首页Lehn功能材料研究所,邀請諾貝爾獲獎者Lehn教授等國際知名學者為強基生授課,增進學生與大師、名師的互動,開拓國際視野,強化學術熏陶。

      4. 政策保障

      學校、學院針對強基計劃學生培養制定了相關保障政策。在公派留學、獎學金政策等方面向強基生傾斜。

      5. 其它激勵機制

      太阳集团1088vip設立王老吉未來菁英獎學金、新誠獎學金、生益獎學金、光華科技獎學金、金發科技獎學金、96獎學金、呈和科技獎學金等多項獎學金,其中96獎學金為“化學強基班”專屬獎學金,激勵學生專心學業和科研。

 

      太阳集团app首页化學專業強基計劃培養方案由太阳集团1088vip負責解釋,如有修訂,以最新修訂的培養方案為準。

      強基計劃招生及培養工作按照教育部相關政策執行。若遇教育部政策調整,則按新政策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