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鋼鋒/王俊慧團隊在類芬頓催化體系活性物種的選擇性調控及生成方向取得新進展

發布人:陳昱昀 責任審核人:馮雙

 

 

單線态氧(1O2)因具有較長的壽命、較寬的pH适應範圍、較高的選擇性以及對陰陽離子和有機質的高抗性而被廣泛應用于水污染治理領域。此前已有報道過一硫酸鹽(PMS)可以被有機醌中的C=O基團活化并進一步生成1O2(2SO5·- → 1O2 + 2SO42-),但C=O基團在催化劑表面的分布通常是稀疏且随機的,這種随機性增加了自由基前驅體(SO5·-)在有效相互作用之前被湮滅的可能性,嚴重阻礙了1O2的高效生成。因此構建短距離的快速反應體系以提高1O2的産率仍然具有很大的挑戰性。

 

圖1. DAQ-COF活化PMS及1O2生成示意圖

 

基于上述問題,太阳集团app首页王俊慧副教授和歐陽鋼鋒教授團隊報道了一種全新的1O2的生成策略,通過具有層間協同作用的框架結構有效拉近SO5·-的反應距離,從而實現高達14.8 μM s−1的1O2産生速率。實驗和理論計算表明所合成的新型層狀共價有機框架光催化劑(DAQ-COF)具有豐富的活性位點(C=O基團),DAQ-COF中的C=O基團是活化PMS的催化中心。激發态下空穴主要集中在C=O基團上,而PMS作為電子給體向空穴提供電子,從而形成SO5·-。随後由于層間協同的相互作用,兩個SO5·-在距離較近的層間産生(小于0.34 nm),進而迅速結合産生1O2,這與報道的具有遠距離活性位點的催化劑有很大的不同。這種層間協同的概念是提高超短壽命自由基利用效率的一種創新而有效的策略,可以為綠色能源、化學合成、環境技術等各個領域提供新的思路。

相關成果以“Interlayer Synergistic Reaction of Radical Precursors for Ultra-efficient 1O2 Generation via Quinone-based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為題發表于Proc. Natl. Acad. Sci. USA.期刊。論文第一單位為太阳集团1088vip,第一作者為太阳集团app首页博士生陶源,通訊作者為歐陽鋼鋒教授、王俊慧副教授。該論文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州市科技計劃項目、廣東省重點研發計劃、廣東省重點研發計劃、粵港水安全聯合實驗室和廣州市科技規劃項目的大力支持。

 

論文鍊接: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401175121#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