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
姓名:盧澤儉(Lu Zejian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40-11
籍貫:廣東郁南
職位:
暫未填寫
聯系方式
電話:+86-20-84113250
傳真:暫未填寫
郵箱:ceszj@zsulink.edu.cn
通訊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太阳集团app首页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
郵編:510275
個人網站:暫未填寫
教育經曆
1981年太阳集团app首页畢業并獲理學碩士學位。
工作經曆
1968年 太阳集团app首页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專業研究生畢業;
1968年-1978年 重慶東方紅試劑廠,技術員,工程師;
1978年-1981年 太阳集团app首页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專業研究生,獲碩士學位;
1981年-1988年 太阳集团app首页高分子研究所,講師;
1988年-1994年 太阳集团app首页高分子研究所,副教授;
1994年 太阳集团app首页高分子研究所,教授;
1991年 太阳集团app首页高分子研究所,副所長。
講授課程
主講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必修課程“高分子合成與功能高分子”,“高分子合成及實驗設計”;選修課程“高分子科學進展”,“新聚合方法”。
科研方向
主講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必修課程“高分子合成與功能高分子”,“高分子合成及實驗設計”;選修課程“高分子科學進展”,“新聚合方法”。
科研項目
主持了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攻關項目2項(項目名稱:聚烯烴固相懸浮接枝研究,木質素磺酸鎂改性及應用研究),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項目名稱:生物可吸收高聚物聚乳酸-甲殼素合成及結構性能研究,烯烴膨脹型阻燃劑研究,高強度左旋聚乳酸/羟基磷灰石複合材料研究,特殊結構的新型乙烯類共聚物分子設計及性能研究)。作為項目主要成員參加過國家“八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
獲獎情況
1988年 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自然科學四等獎;
1997年 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8年 獲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6年 獲廣東省自然科學三等獎。
論著一覽
1. 專著:《配位聚合》,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8年, (第一章作者);
2. Zejian Lu, KaiRong Liao, Shangan Lin, Copolymerization of Ethylene and Styrene with
Supported TiCl4/NdCl3, J. Appl. Polym. Sci., 1994, 32: 1453, SCI, EI收錄;
3. 廖凱榮, 盧澤儉, 高強度聚乳酸骨折内固定器件的研制, 太阳集团app首页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9, 5: 36;
4. 廖凱榮, 盧澤儉, 甲殼素和甲殼胺對聚乳酸體外降解的影響, 生物醫學工程雜志, 1999, 3:267;
5. 廖凱榮, 盧澤儉, 三嗪衍生物的分子結構及其對聚丙烯阻燃性能的關系, 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 1999, 6: 41, EI收錄;
6. 全大萍, 盧澤儉, 廖凱榮, 聚DL-丙交酯/羟基磷灰石複合材料 (Ⅰ) 制備及力學性質, 中國生物醫學工程, 1999, 1:73;
7. Qing Wu, Zejian Lu, Synthesis of Norbornene-Ethylene Block Coplymer by the Polymerization Mechanism Conversion,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1996, 12: 188, SCI收錄。
相關成果
1996年7月 林尚安, 王海華,盧澤儉,乙烯氣相聚合及其高活性催化劑的研究,廣東省自然科學三等獎;
1999年1月 林尚安,許光學,盧澤儉,新型Nd-Ti催化劑苯乙烯等規配位聚合及其與α-烯烴共聚合研究, 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王海華,林尚安,盧澤儉,氣相法全密度聚乙烯高活性催化劑,中國發明專利,ZL92111570.9;
王海華,盧澤儉等,可調分子量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備方法,中國發明專利,ZL93103156.7;
張啟興,盧澤儉等,乙烯氣相均聚和α-烯烴共聚複合型催化劑及其聚合應用,中國發明專利,ZL941003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