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
姓名:周其鳳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47-10
籍貫:湖南浏陽人
職位:我國著名化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聯系方式
電話:暫未填寫
傳真:暫未填寫
郵箱:暫未填寫
通訊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太阳集团app首页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
郵編:510275
個人網站:暫未填寫
教育經曆
1962年,入浏陽市第一中學學習,
1965年,入北京大學化學系學習,
1978年,考取北京大學化學系高分子化學專業研究生,
1980年01月,由國家公派到美國馬薩諸塞大學(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學習,
1981年09月,獲美國麻省大學碩士學位,
1983年02月,獲美國麻省大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曆
職稱
1986年,被北京大學聘為副教授,
1990年,被北京大學聘為教授,
1999年,被增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任職
1970年留校任教。
1983同年5月回北京大學任教。
北京大學太阳集团1088vip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主任、高分子科學研究所所長、 北京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北京大學副教務長。
2001年06月至2004年07月,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教育部研究生工作辦公室(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主任、司長;并先後兼任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主任、"211工程" 部際協調小組辦公室主任 、"教育部财政部985工程"辦公室主任等職。
2004年07月至2008年11月,任吉林大學校長(副部長級),校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
2008年11月,任北京大學校長。
社會兼職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副秘書長,
中國科學院化學部常委,
教育部化學和化工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
人事部博士後管理委員會委員,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委員,
北京大學太阳集团1088vip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教授以及吉林大學雙聘院士。
講授課程
暫無資料
科研方向
主要從事高分子合成及液晶高分子領域的研究。周其鳳提出了"甲殼型液晶高分子"的概念并從化學合成和物理性質等角度給出了證明。甲殼型液晶高分子是一類新型高分子材料,其分子量和分子結構可以根據需要通過活性自由基聚合等方法得到控制,而可以調節的分子鍊剛性﹑獨特的相态結構和性質以及寬大的穩定液晶相溫度區間等構成了其性質特點。周其鳳的其它貢獻包括對液晶高分子取代基效應的研究,關于通過共聚合或提高分子量可以使亞穩态液晶高分子轉變為熱力學穩定的液晶高分子等科學原理的發現,以及發現了人工合成的最早的熱緻性液晶高分子等。
已發表學術論文二百餘篇 ;學術論著:《液晶高分子》(周其鳳、王新久,科學出版社,1994年);《高分子化學》(周其鳳、胡漢傑,化學工業出版社,2001年);《Liquid Crystalline Polymers》(Xin-Jiu Wang,Qi-Feng Zhou, World Scientific, Singapore, 2004);《Contemporary topics in advanced polym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周其鳳、程正迪,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年);《耐高溫聚合物及複合材料》(周其鳳、範星河、謝曉峰,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4年);申請發明專利多個;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 973 計劃 )項目多項。
科研項目
暫無資料
獲獎情況
1986年獲北京大學教學優秀獎,
1988年獲中國化學會高分子基礎研究王葆仁獎,
1988年獲教育部"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
1991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2年獲中國青年科學家提名獎,
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政府津貼,
1997年獲國家教委、人事部"全國優秀留學回國人員"稱号,
1997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
1999年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2001年獲中國化學會高分子化學創新論文獎,
2001年獲北京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周其鳳-學術成果
他主要從事高分子合成及液晶高分子領域的研究。提出了"甲殼型液晶高分子"的概念并從化學合成和物理性質等角度給出了證明。甲殼型液晶高分子是一類新型高分子材料,其分子量和分子結構可以根據需要通過活性自由基聚合等方法得到控制,而可以調節的分子鍊剛性﹑獨特的相态 結構和性質以及寬大的穩定液晶相溫度區間等構成了其性質特點。他的其它貢獻包括對液晶高分子取代基效應的研究,關于通過共聚合或提高分子量可以使亞穩态液晶高分子轉變為熱力學穩定的液晶高分子等科學原理的發現,以及發現了人工合成的最早的熱緻性液晶高分子等。他發表論文160篇,據SCI統計,其論文被引用486次。
周其鳳教授曾經獲得1986年北京大學教學優秀獎,1988年中國化學會高分子基礎研究王葆仁獎,1988年教育部"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1991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1992年中國青年科學家提名獎,1997年國家教委、人事部"全國優秀留學回國人員"稱号,1997年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2001年中國化學會高分子化學創新論文獎,2001年獲北京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等。
論著一覽
暫無資料
相關成果
近年來,周其鳳和他在北大的同事們一起,對甲殼型液晶高分子及其在材料結構與性能設計中的應用進行了系統而深入的研究,不斷取得新成果。在2007年6月于紐約召開的IUPAC高分子會議IUMACRO-07上,他應邀代表其研究小組作了45分鐘的大會報告。在《J. Am. Chem. Soc.》 (2003, 125, 6854; 2005, 127, 15481)、《Macromolecules》 (2003, 36, 6565; 2004, 37, 7610; 2004, 37, 2854; 2004, 37, 7188; 2006, 39, 517; 2006, 39, 948; 2006, 39, 4894; 2006, 39, 6887; 2007, 40, 840) 等國内外著名刊物上已發表學術論文兩百餘篇;其它主要學術論著有:周其鳳、王新久著,《液晶高分子》,科學出版社,1994;周其鳳、胡漢傑主編,《高分子化學》,化學工業出版社,2001;Xin-Jiu Wang and Qi-Feng Zhou: 《Liquid Crystalline Polymers》, World Scientific, Singapore, 2004;周其鳳、程正迪,《Contemporary topics in advanced polym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周其鳳、範星河、謝曉峰,《耐高溫聚合物及複合材料》,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取得中國發明專利3個,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項目2個,科技部973子項目1個等。 周其鳳教授曾經獲得1986年北京大學教學優秀獎,1988年中國化學會高分子基礎研究王葆仁獎,1988年教育部"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1991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1992年中國青年科學家提名獎,1997年國家教委、人事部"全國優秀留學回國人員"稱号,1997年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2001年中國化學會高分子化學創新論文獎,2001年獲北京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等。 周其鳳教授主要社會兼職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化學部常委,教育部化學和化工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人事部博士後管理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兼職教授等以及中國科學院化學所、東華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等多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