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 

姓名:楊玉良

性别:男

籍貫:浙江海鹽

職位:教授,博士,中共黨員。現任複旦大學校長

聯系方式 

電話:暫未填寫

傳真:暫未填寫

郵箱:暫未填寫

通訊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太阳集团app首页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

郵編:510275

個人網站:暫未填寫

教育經曆

1977年,畢業于複旦大學化學系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專業并留校工作。
1984年,在複旦大學材料科學系獲博士學位,并榮獲中國化學會首屆青年化學獎。
1986年,留學聯邦德國馬普高分子研究所,成為國際著名學者Spiess教授核磁共振技術研究的博士後。

工作經曆 

1988年,回到複旦大學工作。
1993年,晉升教授。
1993年,曆任複旦大學材料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高分子科學系首任系主任、聚合物分子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上海市高分子材料研究開發中心主任。
1999年,成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第一批特聘教授。
1999年,任複旦大學副校長。
2003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他連續兩次任國家"973"計劃首席專家,
2006年,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司長。
2008年度又被聘為國家"863"計劃首席專家。
2009114日下午430分,複旦大學舉行新任校長宣布大會,中組部副部長李建華、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周濟等領導出席了會議。受中央領導委派,李建華副部長宣布了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楊玉良同志任複旦大學校長,王生洪同志不再擔任複旦大學校長職務的決定。

講授課程 

暫無資料

科研方向 

       主要從事高分子物理方面的研究,将各項複雜的拓撲、共聚物結構高分子鍊構象統計與粘彈性的分子理論結合,建立了高分子鍊的靜态和動态行為的圖形理論;采用射頻脈沖與轉子同步技術相結合的方法,提出研究高分子固體結構、取向和分子運動的相關性的三項新的實驗方法,獲得了高分子固體材料内部的鍊結構、凝聚态結構及動力學的信息及其相關性。發展了模拟聚合反應産物的分子量分布及其動力學的Monte Carlo方法,發明了合成可逆超支化與可逆交聯的高分子材料的方法等。

研究概況
        楊玉良院士是我國第一代高分子學博士,在高分子化學和物理等多個領域都取得了重大成果。主要體現在:研究具有複雜拓撲鍊結構的高分子鍊構象統計與粘彈性;建立了研究高分子固體結構、取向和分子間運動相關性的三項新的磁共振實驗方法;運用自洽場及相分離動力學理論研究了複雜鍊拓撲結構的嵌段高分子、液晶及囊泡等軟物質的斑圖生成及其臨界動力學領域的諸多懸而未決的問題;發展了高分子薄膜拉伸流動的穩定性理論,并由此指導和解決了雙軸拉伸聚丙烯(BOPP)薄膜生産中長期困擾産量和質量的破膜問題,為國家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創立了模拟聚合反應産物的分子量分布及其動力學的Monte Carlo方法,收集在專著《高分子科學中的Monte Carlo方法》中,深受國内學術界歡迎,對我國高分子物理理論研究的開拓和布局作出了重要貢獻。

        他迄今已發表科研論文200餘篇,論文被他人引用1150餘篇次,申請多項國際國内發明專利,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國家和省部級獎勵10餘項和"求是傑出科學家獎"、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等多種榮譽。他培養的博士生中有三位獲"全國優秀博士論文"

科研項目

獲獎情況

        主要從事高分子凝聚态物理及聚合反應新方法的研究工作,承擔并完成國家科委、教育部、上海市科委重大基礎研究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國際合作研究項目十餘項,擁有多項國内國際專利。1990年獲國家教委霍英東研究類二等獎,1991年被評為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1993年被評為國家教委首批跨世紀人才。1994年獲上海市自然科學首屆"牡丹獎"1995年獲"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同時入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人才基金",并被國家科委聘為"S863計劃"材料領域規劃組副組長,1997年被選為國家重大基礎研究"攀登計劃"高分子凝聚态物理基本問題專家組首席專家,1998年獲"上海市優秀教育工作者"稱号,1999年被聘為國家"973"項目-通用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的基礎研究的首席科學家。2004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5年被再次聘為國家"973"項目——聚烯烴的結構與高性能化的基礎研究的首席科學家。

論著一覽

1. 《 高分子科學中的 Monte Carlo 方法 》,楊玉良,張紅東著, 複旦大學出版社, 1993
2. Li L, Liang XY, Qiu F, Yang YL, J. Am. Chem. Soc. 2005 , 127 , 17996-17997
3. Wang JF, Wang ZG, Yang YL, Macromolecules 2005 , 38 , 1979-1988
4. Xia JF, Sun MZ, Qiu F, Zhang HD, Yang YL, Macromolecules 2005 , 38 , 9324-9332

相關成果

研究成果
1、高分子鍊靜态和動态行為的圖形理論
推廣并建立"高分子鍊的靜态和動态行為的圖形理論", 将各種複雜的拓撲和共聚結構高分子鍊的構象統計和粘彈性的分子理論歸結為對其拓撲圖形的簡單圖形操作,并可獲得具有複雜拓撲結構的均聚和共聚高分子的重要物理行為,如,應力松弛模量、儲能模量、損耗模量、回轉半徑及其分布等。同時,圖形理論還使得對不同拓撲結構的高分子鍊的粘彈性和構象統計理論處理具有統一、完美的形式。采用圖操作方法還獲得了許多前人所未能獲得的新結果。這項研究曆時16年,曾于1985年或中國化學會首屆"青年化學家獎"
2、轉子同步NMR新方法
研究高分子固體的結構、有序度和分子運動相關性的轉子同步NMR新方法   采用射頻脈沖與轉子同步技術相結合的方法,獲得了研究高分子固體的結構,取向和分子運動的相關性的三項新的實驗方法(EISS2D-EISS 3D CORD)。這個獨一無二的方法可一舉獲得關于高分子固體材料内部的鍊結構、凝聚态結構及動力學的信息,以及其間的相關性,為從微觀角度研究高分子材料的結構與性能的相關性提供了極為重要的手段。迄今,尚無其它的實驗方法可取代。這些工作均以楊玉良為第一作者在《J. Chem. Phys.》、《Macromolecules》和《Chem. Phys. Lett.》上發表,并獲得廣泛引用。在9394年由Academic PressCambridge Univ. Press出版的兩本有關高分子固體NMR的權威性專著:V. J. McBrierty, L. J. Packer,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n Solid Polymers, Cambridge Univ. Press, Cambridge, 1993)和 K. Schmidt-Rohr, Multidimensional Solid-State NMR and Polymers, Academic Press, NY, 1994)對這些新技術均以專門的章節進行全面介紹。
3、液晶的分子場理論和PDLC材料
結合高分子包埋液晶(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 PDLC)材料的開發開展了 關于表面校列、液滴指向矢構型、Frederiksz轉變等液晶小體系物理行為的分子場理論研究。建立了高分子/液晶複合體系的統計力學理論。進而,又發展了高分子/液晶相界面、相分離動力學的統計熱力學理論和外場存在下的高分子/液晶的相平衡統計力學理論。并成功開發了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PDLC材料。這些研究工作分别發表在《Macromolecules》、《Phys. Rev. E》、《Polym. J.》等刊物上發表,并曾兩次應邀在國際學術會議[IUPAC PLC1994.9北京)和Prog. in Polym. Chem. Phys.1994.5德國Mainz]上作大會特邀報告并作為一次國際會議[PPS-12SorrentoItaly]分會場的Co-Chairman。也曾獲國家教委"霍英東研究二等獎""光華三等獎",上海市"自然科學牡丹獎(視同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998年度"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獎項。
4、提高活性自由基聚合反應的速率
活性自由基聚合工業化的最重要的障礙是其極慢的聚合速率。楊玉良教授發展了模拟聚合反應産物的MWD及其動力學的Monte Carlo方法,并在其指導下找到了提高活性自由基聚合速率的新技術,使聚合時間降低到原有的1/5,還獲得了獨特的可逆交聯聚苯乙烯。這些研究結果已經申請了3PCT國際專利和5項中國發明專利。相關論文在《Macromolecules》、《Polymer》和《Macromol. Chem.》等上發表,得到了廣泛的引用。所創立的理論和模拟方法總結在專著《高分子科學中的Monte Carlo方法》中。該專著獲1995年全國優秀圖書提名獎、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二等獎和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等獎項。在《Macromol. Theory Simul.》上發表的論文被評為在該年度發表的論文中被引用次數最多的論文之一(排名第二)和在刊物發表的所有論文中被引用次數最多的論文之一(排名第五)。
5、高分子複雜流體的圖樣演化動力學
多相高分子和液晶複雜流體的靜态和動态流變行為、時空圖樣生成和圖樣的臨界動力學等是高分子科學和凝聚态物理的交叉研究領域。其既有重要的學術意義,對新材料的開發也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楊玉良課題組闡明了:高分子固有的粘彈性将嚴重地抑制相分離的發生;高分子的粘彈性反差是導緻"反轉相"的起因;切變流動下液晶高分子的Director Tumbling and Wagging的理論诠釋和控制方法;為高分子新材料的分子工程學設計提供了理論依據。這方面的研究工作在《J. Chem Phys.》、《Phys. Rev. E》和《Macromolecules》等刊物上發表。
6、高分子材料的開發和産業化研究工作
組建了"上海市高分子材料研究開發中心"(總投資人民币5000萬元)并任主任。進而開發成功了:"BS98水基柔性建築防水塗料",産業化兩年多來已實現産值1000多萬元;一種AAS樹脂合成的新方法,已申請中國發明專利;數字化時間分辨SALS儀和偏光顯微圖象分析儀及其軟件系統,已申請中國發明專利;系列綠色化學建材,2000年已産業化,總投資2000萬元;新一代膜式人工肺,2000年已産業化,總投資500萬元。
楊玉良教授共發表研究論文150篇、其中屬SCI論文110篇、專著一部、論文被他人正面引用>265篇,鑒定項目4項、申請國際專利3項,申請中國發明專利7項,授權專利1項。楊玉良教授還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人才基金"的延續資助,獲"求是青年學者獎"和各類省、部級獎和各類榮譽稱号20多項。現為"973"項目"通用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的基礎研究"的首席科學家。
7、内蒙古四号王旗檔案史志局技術編輯
楊玉良 19499月生,内蒙古四子王成人,中師文化,内蒙古四号王旗檔案史志局技術編輯。1993年他為《中國縣鎮年鑒》撰寫内蒙古四子王旗概況及工農牧林水政的變化情況并已出版。19931995年分别由他主筆撰寫并出版了《中國内蒙古四子王旗組織史資料》第一卷、第二卷,兩卷資料記錄了中共于19371994年在四子王旗的活動實況,計27萬字。199512月他為《中華勞模大典》撰寫該旗160名勞模的業績。1997年他的作品《情系一方熱土》、《事業在他心中》分别榮獲全國第三屆"大地之光"征文三等獎。199712月被聘為《内蒙古年鑒》編纂委員會、内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特約編輯。
 
主要成就
        主要從事高分子凝聚态物理研究,包括将分子軌道圖形理論中的唐 - 江定理推廣到研究具有複雜拓撲鍊結構的高分子鍊構象統計與粘彈性問題;建立了研究高分子固體結構、取向和分子間運動相關性的三項新的實驗研究方法,迄今,該方法仍是獲得高分子固體材料内部的鍊結構、凝聚态結構和動力學信息及其相關性的唯一磁共振實驗方法;運用自洽場理論及時間分辨的 Ginzberg-Landau 方程研究了高分子共混體系、複雜鍊拓撲結構的嵌段高分子、液晶及囊泡等軟物質的斑圖生成、選擇及其臨界動力學領域的諸多懸而未決的問題; 發展了高分子薄膜拉伸流動的穩定性理論,并籍此指導和解決了雙軸拉伸聚丙烯( BOPP )薄膜生産中長期困擾産量和質量的破膜問題,為國家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創立了模拟聚合反應産物的分子量分布及其動力學的 Monte Carlo 方法。